伦理学案例讨论

伦理学案例讨论

ID:44718655

大小:10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6

伦理学案例讨论_第1页
伦理学案例讨论_第2页
伦理学案例讨论_第3页
伦理学案例讨论_第4页
伦理学案例讨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伦理学案例讨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案例讨论请问:花旗银行的作法是否合理?为什么?【花旗女职员因身姿诱人被辞】  2010年6月28日,花旗银行前雇员罗伦佐娜(DebrahleeLorenzana)向纽约州人权部门提出了针对花旗的诉讼,指控花旗在聘用员工方面有性别歧视并对投诉的员工进行打击报复。罗伦佐娜说,她被花旗银行纽约分行开除,理由是银行嫌其每日穿衣打扮总是令办公室男职员分散注意力,而且该分行大部分员工都是男性。第一讲导论一、伦理、道德、法律释义1.什么是伦理l什么是伦?伦即人伦,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原意“辈”,引申出群、类、比、序等涵义。孟子:使契为司徒,教

2、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l什么是理?理即道理和规则。原意是指治玉,由此引申出条理、精微、道德、严密等涵义。l什么是伦理?伦与理合在一起,就是指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关于人与人相处时对“善与恶”或“应该不应该”的道德规定。伦理的基本特性客观性——行为善恶的认定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和标准阶级性——每个社会以及每个社会中各个不同的阶层、社会利益集团都有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伦理规范。时代性——人们对善与恶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而变化。层次性——人们在处理“人”与“己”的关

3、系时,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1)极端利己主义——损人利己(2)个人主义——利己不损人(3)为己利他——利己是目的,利他是手段(4)集体主义——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谋取个人正当利益(5)忘我——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甚至为了集体利益可以牺牲个人利益双向性——利益相关者都应该维护彼此的利益。2.什么是道德道——指规律、规则、规程等,引申为一种最普遍的最高原则。l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德——通“得”,是指人们对最高原则的认识、情感、

4、意志、信仰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和一贯的行为。l孔子: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此内得于己之说也;以善德施之于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此外得于人之说也。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l道德——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用善恶标准来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来维持的一种社会现象。3.道德的基本特性l用善恶标准进行判断和评价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

5、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唐律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判;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l依靠舆论、信念和习俗来维持4.法律的含义与特点l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l法律三要素:假定、处理、制裁l法律的几大特点:l1、强制性2、权威性3、客观性4、唯一性二、伦理、道德、法律三者之间的关系1.伦理与道德的相互关系—联系l伦理与道德都是讲规范,都是关于“善与恶”和“应该不应该”的规范,只不过伦理是外界要求必须做到的,而道德是自身奉行的。正是在这个

6、意义上,伦理与道德常常互用而不加区分,或者合在一起。l此外,两者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伦理对道德建设指明方向;反过来,道德实践会对伦理提出新问题、新要求。两者在作用和反作用中相互促进。伦理与道德的相互关系—区别l伦理是处理相互关系应有的规范,强调的是应该怎样,它是道德行为客体对行为主体提出的道德要求和进行道德评价的准绳。但至于是否能被道德主体所接受并成为其内在的要求,并未涉及。l而道德则是道德主体内心感悟的行为规范,是其内在的、自觉的认识要求。l也就是说,伦理是指规范,而道德的内涵比伦理要丰富得多,它包含规范、意识(对规

7、范的认识、情感、意志和信仰等)和习惯以及把规范转化成意识和习惯的中介(评价、教育、修养等)2.伦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区别l1、两者的调节方式不同。l法律是依靠国家机器等强制力量执行的,体现了强制性和外在性;而伦理道德则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而起作用,体现了自立性和内在性。l2、两者所要规范的行为不同。l法律是人们所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行为规范,它只能对触犯了“最起码的行为规范”的行为予以追究,对一般的不道德行为并不追究;而伦理道德则比法律有更广泛的渗透性。法律惩治的行为道德予以谴责,法律不追究的行为道德更予以谴

8、责。l3、法律只能惩恶,不能劝善,它只规定什么是不应该的,伦理道德则既指出什么是恶的、不应该的,又指出什么是善的、应该的。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3.伦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联系l伦理道德与法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在作用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