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ID:44715508

大小:217.9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5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_第1页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_第2页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_第3页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数据中心网络架构7.6.2.3.1、网络核心网络核心由2台双引擎万兆交换机构成,通过千兆实现各个功能分区的接入,同时交换机之间采用双千兆捆绑的方式实现高速互联。为了保证各个功能分区的高可靠性,与各个功能分区的汇聚交换机或接入交换机采用双链路冗余连接。网络为二层架构,要采用千兆接入层交换通过千兆线路上行到两台核心交换层交换机。服务器接入采用双网卡千兆上行,接入交换机采用万兆上行到核心交换机。应急信息系统对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通过合理的防火墙、IPS和ASE部署,可以使网络对非法请求、异常攻击和病毒具有非常好的防御,同时可以对各种敏感和非法信息

2、、网址和电子邮件进行有效的过滤。7.6.2.3.2、全交换网络建议采用全交换网络来保证网络的高性能。应急指挥中心服务器群规模不大,网络结构采用两层交换机即可。在核心汇聚层采用高性能核心交换机,未采用路由器,主要的考虑基于以下两点:(1)交换机性能高,接口密度高,适合在数据中心的核心位置部署;相比而言路由器的性能和接口密度则远低于交换机;(2)交换机设备工作在二层,业务扩展灵活方便;7.6.2.3.3、服务器接入的二层模式在工作模式上,核心汇聚交换机工作在路由模式(三层),服务器接入层交换机工作在交换(二层)模式。三层接入的好处在于配置管理相对简单,上行汇聚设

3、备的报文比较“纯净”,都是单播报文。而三层接入的问题主要在服务器扩展性、灵活性以及L4/L7设备的部署上。对于应急系统来说,服务器的扩展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实际的部署中,经常会要求服务器之间做二层邻接,如果采用二层接入,可以很方便的实现VLAN的部署。三层接入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L4/L7设备(如服务器Load-Balacne)的部署。Load-Balance通常部署在汇聚层,可以实现对服务器访问流量的分担,以及服务器健康状态的检查,对于某些负载均衡算法或服务器健康检查算法来说,必须要求服务器和Load-balance设备二层邻接,因此数据中心不建议采

4、用三层接入。对于二层接入方式,可以通过MSTP或SmartLink技术解决链路冗余问题。在MSTP中,端口的阻塞是逻辑上的,只对某些STP实例进行阻塞,一个端口可能对一个STP实例阻塞,但对另一个STP实例是可以转发的。合理的使用MSTP,可以做到链路的负载分担。而且,因为映射到一个MSTP实例的VLAN可以灵活控制,并且引入了域的概念,使得MSTP在部署时有很好的扩展性。SmartLink提供了一种二层链路冗余技术,可以部分替代STP的功能,并且保证200毫秒的链路切换时间,可应用在HA要求较高的环境。因此建议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区采用二层接入方式。根据应急

5、指挥应急指挥系统的需求,数据中心由以下几个功能区组成:(1)核心网络区:由高速网络交换机组成,提供核心交换能力,同时部署安全和应用优化设备,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性能。(2)核心数据库区:由运行HA系统的高效UNIX主机组成,提供数据高速访问能力(3)应用区:部署应用服务处理业务逻辑,包括GIS,数据总线和指挥调度等系统(1)管理区:管理区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器、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实时和图形化的管理终端、安全终端,进行相关的控制。(2)数据区:在存储技术上,考虑到FC技术的兼容性不好、可管理差、成本高,尤其是异地容灾费用巨大等诸多难题,从未来的发展看,IP技术在

6、技术积累、用户规模、产业规模、研发投入、成熟度、兼容性、可管理性、安全性、规模成本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所以选择IP-SAN构建应急系统的存储和容灾系统。尤其实在考虑异地的容灾备份的情况下,IP存储和现有电子政务网络无缝融合的优势体现的更为明显,通过现有的电子政务专网连接即可,简单可靠,避免了使用FC存储动辄上千万的设备费用和FC链路铺设费用。(3)DMZ区:部署对外服务的应用系统,如:政府网站,信息发布平台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