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ID:44709511

大小:635.7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5

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_第1页
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_第2页
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_第3页
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_第4页
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28卷第1期2008年1月热带地理TROPICALGEOGRAPHYVoL28.No.1Jan.,2008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王焕,徐逸伦,魏宗财(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南京210093)摘要:以江苏省为例,将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划分为低密度块状、低密度点状、高密度点状、高密度条带状4种类型,指出农村居民点空间发展存在着规模小、布局分散、空心化、设施缺乏与重复建设等问题。这些空间发展中的问题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条件及政策制度密切相关,可以根据不同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类型采取设施集中型、聚落整合型、

2、资源整合型、综合整治型等不同的调整思路,实现农村空间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居民点;乡村空间;村庄布局规划;江苏省;中图分类号:F301.2;K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21(2008)01—068—06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期,2005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达42.99%,乡村发展资源如人口、资金、土地等迅速流人非农产业和城市,同时农村现代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农民生产方式、生活观念向现代化转型¨。2J。随着生产和生活空间不断扩展,农村土地资源浪费、设施不足、内部空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现,急需对农村居民点空

3、间进行调整。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政府连续3年发布关于三农问题“一号文件”,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建设与规划便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村庄布点规划及居民点整理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由于规划中缺乏理论指导,很多地区未能充分考虑实际经济社会情况盲目搞住宅建设,进行居民点撤并,造成土地再利用率不高、基础设施过度建设等问题。上述状况反映当前有关农村居民点研究方面的不足。农村居民点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二战以来国际地理学界逐渐将研究重心转向城市,有关农村空间的研究仅偏重于人地关系及农村空间发展的某一方面④;上世纪

4、80年代以来国内农村空间研究视角和方法逐渐多元化,从简单的聚落空间定性研究向农村空间的系统学¨J、生态学HJ、社会学分析∞1等方面扩展,并引入3S空间分析旧。1;农村空间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包括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研究【4’8。10

5、、农村聚落空间结构及演变规律分析[1卜12]、乡村人居环境地区分异的研究n3-14]等,另有学者对农村居住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51,但仍缺乏对农村空间模式的综合探讨。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通过对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类型及其特征、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形成发展的机制,

6、进而提出农村居民点空间调整的具体思路,用于指导新农村规划建设。’1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分类及特征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是在自然条件影响下经过历史积累形成的居民点空间布局、景观形态、规模等方面的特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表现形式。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按空间布局特征可分为集聚型、分散型;按形态特征可分为点状、条带状、块状;按规模可分为大村、中村及小村。江苏地势低平,河湖众多,平原、水域面积所占比重分别为68.8%、16.9%;苏鲁边界有低山丘陵分布,多样的地形加上南北方过渡的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了江苏多样化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模式。结合居民点的

7、空间形态和分布密度可以将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划分为低密度块状、低密度点状、高密度点状、高密度条带状4类(图1)。1.1低密度块状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低密度块状农村居民点呈团块状,集聚能力较强,空间分布相对稀疏,在江苏主要分布在苏北平原地区,包括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4市及盐城市北收稿日期:2007—04—02;修订日期:2007—05-30作者简介:王焕(1983一),女,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E-mail)whuanblue@126.Ⅻ。①郭晓东,牛叔文,刘正广.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

8、间研究——以葫芦河流域为例.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万方数据l期正焕等: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调整研究图1农村詹鬣点空闻类燮烫Fig.1Thespatialtypesofruralresidentiala∞eas部的ll

9、连农县、滨海县。2000年徐媸、淮安、连云港、宿迁的农村居民点密度(以自然村个数计,下同)分别为0.839、3.591、0.583、1.318"。b/km瑚,比其他地区密度低。2004年徐髑、淮安、连云港、宿迂各逸市农村劳动力中传统农业从监入员比重都大于50%,农村生产方式仍以传统农业为主。苏l艺低密度块状

10、农村屠民点空闷模式是在乎原地形和传统思想影响下形成的。苏j

11、:平原传统旱作农业发达,耕作半径大,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大。传统宗族观念、乡土观念等使人们聚族丽居形成很多以姓氏命名的大村。目前苏北城乡二冗经济结构仍没有得到改变,小农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农业机械化、产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