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检测(四)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检测(四)必修

ID:44708349

大小:2.01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5

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检测(四)必修_第1页
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检测(四)必修_第2页
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检测(四)必修_第3页
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检测(四)必修_第4页
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检测(四)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检测(四)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检测卷(四)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一材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D.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答案 C解析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阴阳合历”,而阳历就是中华民国规定的公元纪年。2.1876年葛元熙《沪游杂记》中提到:“新交因狐裘而订,不问出身。旧友以鹑结而疏,视同陌路。遂令舆台隶卒辉煌而上友,官绅寒士贫儒蓝缕而自惭形秽。”材料表明当

2、时上海(  )A.传统乡土社会结构的深刻巨变B.受到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冲击C.民众服饰样式及功用发生变化D.社会交往商业化特征日益显著答案 D解析 在开埠通商后的上海,商人发财致富,地位上升,成为人们所羡慕的对象,因而形成人争趋商之风。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更看重人是否有钱,是否有赚钱的能力及赚钱的机会与资源,而不再看重以往所注重的社会身份、出身门第、官衔名分以及血缘亲情、师友故旧等关系,而出现了贵贱颠倒、尊卑失序之风及以钱衡人之风。在此风气之下,人们交友不问出身,不念故旧,全以衣冠取人,故D是对材料的正确理

3、解。3.观察下图,图片内容反映出当时我国(  )A.物质供应较为紧张B.与苏联的关系更为密切C.女性缺乏审美情趣D.社会生活带有政治色彩答案 D解析 从图片可以看到“革命友谊”四个字,明显带有政治色彩,手中拿着“红宝书”,也说明我国当时社会生活具有政治色彩。4.下列图片所反映生活样式的出现没有受到西方生活风格影响的是(  )答案 C解析 本题是逆向型选择题。中山装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国服装的特点设计而成的,排除A;旗袍是接触西式服装,人们审美观发生变化后女性服装开始发展变化的产物,排除

4、B;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C符合题旨;D图反映的是西式婚礼。5.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娘娘祝寿。这主要表明(  )A.尊孔复古思想开始盛行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D.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答案 D解析 东岳娘娘“三寸金莲”的塑像,说明妇女缠足;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自制大脚锦鞋,说明废止妇女缠足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故选D项。6.“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掩人耳目,却

5、被商团窥出破绽,……将该巡士的油发大辫揪住,要带他剪去,经该巡士再三恳求,请宽假一天,准予次日自行剪去,众始散去。”材料反映了(  )A.复辟帝制逆流开始抬头B.官绅小吏对于剪辫持观望态度C.政府严格推行剪辫的措施D.下层劳动人民对剪辫非常支持答案 B解析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岗警是既想留着辫子,又怕被别人看到发现,是一种矛盾心情的体现,因此不难判断出他是在观望剪辫子这一事件。7.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

6、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答案 A解析 根据诗所反映的内容是有关送别的,容易得出。8.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  )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由图片中的

7、马车和汽车并存即可排除A、C两项;近代中国的交通工具从西方引进,故B项中“与西方同步”的说法错误;中国从西方引进汽车并使用,说明了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故本题应选D项。9.在中国各种传统礼教规范中,“男女授受不亲”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而在清末流行的诗词中却有这样的描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说明自古以来的“男女之大防”在近代被打开了一个缺口。而与材料有关的突破口是(  )A.交通工具B.社交场合C.男女合校D.男女合演答案 A解析 从材料反映了乘坐近代交通工具出行的情景,这种现

8、象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10.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上海达吴淞……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