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望山到游山秦岭北麓绿道景观规划设计

ID:4470463

大小:2.67 M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1

从望山到游山秦岭北麓绿道景观规划设计_第1页
从望山到游山秦岭北麓绿道景观规划设计_第2页
从望山到游山秦岭北麓绿道景观规划设计_第3页
从望山到游山秦岭北麓绿道景观规划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望山到游山秦岭北麓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LandscapeCultureof“MountainViewandTour”:PlanningandDesignResearchonQinlingMountainFootGreenway从望山到游山:秦岭北麓绿道景观规划设计文/李莉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董芦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摘要:本文概括了以西安为代表的关中平原地区城市,自古以来形成的“望山”与“游山”景观感知文化的内涵,及其地景理论研究背景对今天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西安秦岭沿山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为案例,对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手法总结,对“平原望山”到“山岳游憩”景观感

2、知历程的设计组织,引导这种历史地景的感知方式,并在今天的城市,对地域景象空间特征和地域文化延续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景观文化;景观感知;望山;绿道;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西北大中城市绿地-生境营造模式及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项目编号51278410)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秦岭北麓环山公路生态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4JK1428)。1引言景观不仅仅是眼睛看到的事物,更是一种‘看’的方式,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一种只有在更广大的经济和社会历史下才能理解的历史;它具有自身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的起源和含义超越了对土地的利用和感知,同时

3、具有独特的和其他文化共享的表现技巧。3人们在与景观长期互动的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与该景观相适应的精神观念,并把这种观念具体地体现在景观环境中。“望”是通过视觉感受周围自然空间的方式之一,是视距最大,视阈最辽阔的一种感知方式。关中平原地区,北背渭河河川,南面巍峨的秦岭脊线。自周、秦、汉、唐至如今,城市的不断演进中,都受到对这种自然地理的地景空间格局感知方式的影响。人们在城市、乡村,都需要不断感知这种地理格局,形成了“背临河川,遥望秦岭”的“望山”文化。韩愈说“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也。夫气烦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憩之物,高明

4、之具,使之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享成。”辽阔的视阈,将城镇与周围环境结合,对空间生活的影响被提高到了“为政”策略的程度。图1秦岭北麓沿山绿道选线布局图2秦岭“望山”文化在不同历史时间段,人们对城市周边区域的景、象的认知,通过诗词文字、绘画等表达和记录。在今天距离千年历史的时间风尘,能够真实、科学、完整的对待城市营建的山水格局关系,同时,对掩藏在这关系之下的,是包括了中国人的自然观,隐性的,文化的本质内容。“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唐诗中约有一百四十多首描述“望秦岭”的诗句。这些或美好、壮阔,或微妙和

5、玄妙的景象,在诗词和古书中描述与记录,但也恰恰是当代社会正在逐渐失去的,而我们正在努力追溯的理想场景;在保护的前提下,让其合理、有序、可持续地反映并且引导地域景观文化的发展。对诗意景象的还原与重塑,通过景象空间的场域分析,游赏与游线的组织;设计空间的组织;景象空间与感知尺度,要素设计等。3秦岭北麓环山绿道规划与设计秦岭山脉北麓横亘于关中平原的南边界,全长1600余千米,是古城西安的绿色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区和宗教源脉之地。秦岭北麓西安段,西至周至,东到蓝田,现状分布着村庄、乡镇、图2“平原望山”到“山麓游赏”的游憩过渡图2-1城郊望山的视线和行为

6、引导图2-2郊野平原望山的视线引导设计图2-3绿道建设后环山路植被分布特征-开敞望山图2-4绿道林地植被分布特征-开敞望山大片农田、果园、苗圃,以及历史景点、文物遗址,还包括近二十年来发展建设的旅游地产、大型农业基地、设施等。秦岭北麓西安段绿道的选线与布局,包括了三个尺度范围:西安市域范围的秦岭北麓区域166km,与西安市区主要衔接段80km,与西安主城区道路直接衔接的20km。三个尺度连接了北麓的子午峪、沣峪、祥峪等主要峪道和秦岭野生动物园、秦岭国家植物园、太平森林公园等。(见图1秦岭北麓沿山绿道选线布局图)秦岭环山绿道,将衔接城市绿道的功能与

7、作用,形成城市与郊野的边界过度。在关中平原的地景空间认知中,秦岭环山绿道将完成从“望山”到“游山”的视觉感知与游憩行为过程,即从“城市街谷望山”,到“郊野平原望山”,再到“山麓游赏”的游憩空间序列和视觉感知。(图2)山麓型绿道设计强调野趣,以体验山麓乡土环境为主。“望山”,望秦岭,是沿城市绿道进入山麓绿道的主要视线引导,是大地尺度的标志和游憩心理的引导。秦岭北麓的地方特色即秦岭气质的体现。在规划设计中,主要通过游赏序列和游憩空间的梳理来实现。创造绿道沿线的站点、视点、观景点序列,并组织视线中图3.1绿道建设后植被分布图覆盖图3.2秦岭沿山路绿道人

8、工林地林冠线与山脊线的画面构图模式图4:林冠线设计中常绿与落叶植物种类的空间分布模式设计画面感的要素构成。由于秦岭北山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从望山到游山秦岭北麓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LandscapeCultureof“MountainViewandTour”:PlanningandDesignResearchonQinlingMountainFootGreenway从望山到游山:秦岭北麓绿道景观规划设计文/李莉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董芦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摘要:本文概括了以西安为代表的关中平原地区城市,自古以来形成的“望山”与“游山”景观感知文化的内涵,及其地景理论研究背景对今天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西安秦岭沿山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为案例,对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手法总结,对“平原望山”到“山岳游憩”景观感

2、知历程的设计组织,引导这种历史地景的感知方式,并在今天的城市,对地域景象空间特征和地域文化延续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景观文化;景观感知;望山;绿道;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西北大中城市绿地-生境营造模式及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项目编号51278410)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秦岭北麓环山公路生态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4JK1428)。1引言景观不仅仅是眼睛看到的事物,更是一种‘看’的方式,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一种只有在更广大的经济和社会历史下才能理解的历史;它具有自身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的起源和含义超越了对土地的利用和感知,同时

3、具有独特的和其他文化共享的表现技巧。3人们在与景观长期互动的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与该景观相适应的精神观念,并把这种观念具体地体现在景观环境中。“望”是通过视觉感受周围自然空间的方式之一,是视距最大,视阈最辽阔的一种感知方式。关中平原地区,北背渭河河川,南面巍峨的秦岭脊线。自周、秦、汉、唐至如今,城市的不断演进中,都受到对这种自然地理的地景空间格局感知方式的影响。人们在城市、乡村,都需要不断感知这种地理格局,形成了“背临河川,遥望秦岭”的“望山”文化。韩愈说“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也。夫气烦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憩之物,高明

4、之具,使之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享成。”辽阔的视阈,将城镇与周围环境结合,对空间生活的影响被提高到了“为政”策略的程度。图1秦岭北麓沿山绿道选线布局图2秦岭“望山”文化在不同历史时间段,人们对城市周边区域的景、象的认知,通过诗词文字、绘画等表达和记录。在今天距离千年历史的时间风尘,能够真实、科学、完整的对待城市营建的山水格局关系,同时,对掩藏在这关系之下的,是包括了中国人的自然观,隐性的,文化的本质内容。“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唐诗中约有一百四十多首描述“望秦岭”的诗句。这些或美好、壮阔,或微妙和

5、玄妙的景象,在诗词和古书中描述与记录,但也恰恰是当代社会正在逐渐失去的,而我们正在努力追溯的理想场景;在保护的前提下,让其合理、有序、可持续地反映并且引导地域景观文化的发展。对诗意景象的还原与重塑,通过景象空间的场域分析,游赏与游线的组织;设计空间的组织;景象空间与感知尺度,要素设计等。3秦岭北麓环山绿道规划与设计秦岭山脉北麓横亘于关中平原的南边界,全长1600余千米,是古城西安的绿色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区和宗教源脉之地。秦岭北麓西安段,西至周至,东到蓝田,现状分布着村庄、乡镇、图2“平原望山”到“山麓游赏”的游憩过渡图2-1城郊望山的视线和行为

6、引导图2-2郊野平原望山的视线引导设计图2-3绿道建设后环山路植被分布特征-开敞望山图2-4绿道林地植被分布特征-开敞望山大片农田、果园、苗圃,以及历史景点、文物遗址,还包括近二十年来发展建设的旅游地产、大型农业基地、设施等。秦岭北麓西安段绿道的选线与布局,包括了三个尺度范围:西安市域范围的秦岭北麓区域166km,与西安市区主要衔接段80km,与西安主城区道路直接衔接的20km。三个尺度连接了北麓的子午峪、沣峪、祥峪等主要峪道和秦岭野生动物园、秦岭国家植物园、太平森林公园等。(见图1秦岭北麓沿山绿道选线布局图)秦岭环山绿道,将衔接城市绿道的功能与

7、作用,形成城市与郊野的边界过度。在关中平原的地景空间认知中,秦岭环山绿道将完成从“望山”到“游山”的视觉感知与游憩行为过程,即从“城市街谷望山”,到“郊野平原望山”,再到“山麓游赏”的游憩空间序列和视觉感知。(图2)山麓型绿道设计强调野趣,以体验山麓乡土环境为主。“望山”,望秦岭,是沿城市绿道进入山麓绿道的主要视线引导,是大地尺度的标志和游憩心理的引导。秦岭北麓的地方特色即秦岭气质的体现。在规划设计中,主要通过游赏序列和游憩空间的梳理来实现。创造绿道沿线的站点、视点、观景点序列,并组织视线中图3.1绿道建设后植被分布图覆盖图3.2秦岭沿山路绿道人

8、工林地林冠线与山脊线的画面构图模式图4:林冠线设计中常绿与落叶植物种类的空间分布模式设计画面感的要素构成。由于秦岭北山麓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