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D:44704565

大小:286.4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5

北京市海淀区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在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贴在指定区域。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的签宇笔作答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纸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基础·运用(共16分)学校本月校园文化宣传主题为“和文化”。请根据要求,完成1-5题。1.结合“和”字字源的解说及配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和”字的本义,补全下面的板报内容。(2分)“和”字由“禾”与“

2、口”组成。“禾”是“龢”的省略,表示用编钟和排箫共同演奏乐曲时,各声部的乐音虽各有不同,但主调协调一致;“口”则表示人们发表言论。《说文解字》对“和”的解释为“相应也”。由此可知,“和”的本义为:2.宣传组的同学撰写了一篇介绍“和文化”的短文。请你阅读短文,完成(1)-(4)题。(共8分)①CCTV曾举办主题为【甲】“汇聚力量,传播文明”的公益广告征集活动。其中有一则广告让人倍感亲切【乙】——一个稚气敦实的泥塑娃娃拱手道【丙】:“和谐中国,雨露滋润,和为贵。”与此同时,屏幕上现出一个苍劲有力的“和”字。②“和”体现了我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认识。早在西周时期,周太史

3、便有“”的观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依一定秩序组成的共同体。“和”尊重万物之间的差异性,旨在使万物之间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③中华民族是名fù其实的礼仪之邦。有子曰“”,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若能按照礼的规范和谐相处,就会有和睦的人际关系【丁】、良好的公共秩序,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④“和”中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的主张以治理好本国为前提,通过协调异邦,达到化解冲突、和平共处的目的。“和”不仅体现出我国古人处理邦国关系的智慧,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4、.苍劲jìn名副其实B.苍劲jìn名幅其实C.苍劲jìng名副其实D.苍劲jìng名幅其实(2)在文中第②③④段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协和万邦②和实生物③礼之用,和为贵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3)下面对短文中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处使用双引号,表明“汇聚力量,传播文明”是特定主题而需要特别指出。B.【乙】处使用破折号,表明破折号前后的话题发生了转换。C.【丙】处使用冒号,用在提示性词语“道”的后面,对下文的具体内容进行提示。D.【丁】处使用顿号,说明“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公共秩序”是

5、并列关系。(4)第④段结尾画波浪线语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2分)修改:3.同学们在收集“和文化”资料时,发现传统对联常以“和”为主题。北京孔庙大成殿有一副对联,下联赞颂的就是“和”的宝贵价值。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2分)齐家治国,信斯言也,布在方策①;率性修道致中和,,譬之宫墙②。注:①布在方策:意思是一切都展示在典籍之上。②譬之宫墙:此处引用典故,意思是找到了正确的入口,就进入了宫墙之内。A.天下平得其门者B.平天下得其门者C.天下平各行其道D.平天下各行其道4.下面是初二(1)班四位同学在“和文化”班会上的发言,其中成语使用不恰当

6、的一项是()(2分)A.“和”就是在和同学们发生争执的时候,不强词夺理,能够真诚地聆听别人的不同观点。B.在我们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喜欢挑拨离间,致使误会不断,这就是不“和”的表现。C.有人认为“和”是放弃自己的观点,我对此不以为意,实际上“和”是可以求同存异的。D.面对风云变幻、纷争迭起的国际形势,“一带一路”的倡议,将为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5.班级书法角为配合本次活动,要张贴一幅“和”字书法作品,请你从下面四幅作品中推荐幅,并结合作品的书体特征与上文中“和”的内涵简要说明推荐理由。(2分)推荐:理由: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一)默写。(共4分)6.,!风

7、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8.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二)阅读《送友人》和《谢亭送别》,完成9--10题。(共4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呜。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9.两首诗都运用了景物描写来表达离别之情。请你结合《送友人》五六句(颈联)诗,《谢亭送别》后两句诗,作简要赏析。(2分)答:10.古往今来,诸多文人墨客对于别离总是歌吟不绝。一种别离,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