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701274
大小:33.9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5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3.9.1说“木叶”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木叶”时间:40分钟 分值:40分[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戍(shù)橘颂(jú)招徕(lái)萧萧落木(sù)B.涔阳(cén)无妨(fǎnɡ)陇首(lǒnɡ)得鱼忘筌(quán)C.寒砧(zhēn)桅杆(wéi)漂泊(pō)秋风袅袅(niǎo)D.疏朗(shū)窸窣(xī)迢远(tiáo)灼灼其华(zhuó)答案 D解析 A.“萧”读xiāo。B.“妨”读fánɡ。C.“泊”读bó。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缠绵 亭皋 红花灼灼 细雨蒙蒙B.洗练 爽朗 北风啸啸 炊烟袅袅C.精彩 奥妙
2、 丰富多彩 风度翩翩D.棉密 褐绿 明月皎皎 红尘滚滚答案 D解析 棉密—绵密。3.下面一段话中,补出空缺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3分)(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 ① 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 ② 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 ③ 要是那样,就成了④万应锭了。A.①? ②? ③, 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首先第④空,万应锭是引用,所以应该用引号;且第③空和前面并不是并列关系,所以不用顿号。综上,可得出答案。
3、 4.填入下面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在济南的居民中间 着一句口头禅:“有困难就找社区记者。”②诗人们 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练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③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 ,而且是十分一致的。A.留传 好像 排除B.流传 似乎 排斥C.留传 似乎 排斥D.流传 好像 排除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①“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①句应选用“流传”。②“好像”意思是有些像,可以组成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似乎”是副词。因此②句应选用“似乎
4、”。③“排除”意思是除掉,消除(种种障碍);“排斥”意思是不相容而使离开自己这一方。因此③句应选用“排斥”。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B.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C.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D.中学生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常常自以为确凿无误,一经老师点拨,方知大谬不然。答案 B解析 B.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使用对象错误。A.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
5、,价值极高。C.微言大义: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D.大谬不然:谬,荒谬,错误;然,如此,这样。大错特错,与实际完全不符。6.下列对句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文章开头紧扣题目,说明“木叶”的来历,以及对后代诗歌产生的影响。B.“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引用这些诗句,都是为了说明古代诗人特别喜欢使用“木叶”一
6、词,因此“木叶”在古诗中很常见。C.“‘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设问开头,引出对“木叶”与“树叶”在诗歌运用上的分析。D.“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木叶”就是“树叶”,引用诗句说明古诗句中“树”和“叶”是常见的,而“树叶”连用不常见。答案 B解析 引用诗句说明这些诗人使用“木叶”是受了屈原的影响,是从屈原的诗句中得到了启发。[阅读达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7、九歌》)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