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提能导学案(含解析)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提能导学案(含解析)

ID:44688434

大小:376.0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提能导学案(含解析)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提能导学案(含解析)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提能导学案(含解析)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提能导学案(含解析)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提能导学案(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提能导学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提能/自主学习课两条线索: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苏(俄)联经济政策的演变。三个核心: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三个关键词:“市场”“政府”“计划”。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三大经济政策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阶段16~18世纪18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70年代核心内容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干预经济实践措施鼓励建立手工工场,拓展海外贸易,积极抢占殖民地资本家自由经

2、营,消除关税壁垒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兴衰原因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国强兵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但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经营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消除了障碍,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影响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加紧殖民扩张和贸易争夺加速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加紧对商品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的争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与

3、实践自社会主义运动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到底怎样走,世界近现代史上出现过许多主张,也进行了不同的实践探索。对此,应当采用归纳法全面掌握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分析归纳时,既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也要注意国内外的层面。1.马克思的设想: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推翻资本主义专制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的社会主义。这种理想化的主张并没有真正实践和实现过。2.列宁的主张: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

4、论和实践;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是不成功的;1921年,列宁又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3.斯大林的主张:斯大林时期主张利用行政手段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193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保持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给予企业一

5、定的自主权利,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斯大林经济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弊端,注定难逃改革失败的命运。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的新看法:彻底放弃“斯大林模式”,急于求成的激进改革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新思维”指导思想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但是缺乏坚强的领导和配套措施,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6.毛泽东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渐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8年后过分追求经济建设

6、的高速度,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7.邓小平的实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出改革的本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就非凡。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培优好题2016·全国卷Ⅲ,主观题第40题典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

7、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以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

8、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