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88108
大小:715.5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历史课后限时集训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含解析)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后限时集训(十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南濮阳二模)媒体指出:当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深刻理解后,“包产到户”的制度变迁就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这表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革( )A.是在实践基础上逐步推进B.起源于自发的倡导和组织C.达成自上而下的完全一致D.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顽固制约B [材料“当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
2、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深刻理解后”“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可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源于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区自发的倡导和组织,故B项正确。]2.(2018·邢台模拟)1979年,安徽来安县粮食增产4.4%,其中包产到户的队增产37%,包干到组的队增产12.5%,包产到组的队增产3.4%,仍然以队为基础,搞“大呼隆”的队减产6.7%。这说明(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B.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C.农业合作化向纵深发展D.基层乡镇政府设置开始革新B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公有制,土地所有制没
3、有变化,故A项错误;1979年来安县粮食增产的是包产到户、包干到组、包产到组的队,而坚持原来的“大呼隆”的队却减产,故B项正确;农业合作化是在1953-1956年,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粮食增产,属于经济方面,而基层乡镇政府改革是在1983年后,且是政治方面,故D项错误。]3.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 )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 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D
4、 [根据材料“中央1号文件”可知,这属于行政法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可知,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可知,这属于私营企业,故C项错误;材料“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表明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旧有的集体经济观念下解放出来,故D项正确。]4.(2019·皖南八校联考)20世纪70年代末期,个体商贩被称为“二道贩子”。到了20世纪80年代,个体商贩则被称为“倒爷”。上述称呼的演变反映了( )A.人们对财富追求的渴望B.国家经济法规日益健全C.计划经济
5、最终被废止D.国家经济政策逐渐放宽D [“二道贩子”的称呼反映出改革开放后,个体商贩的社会地位仍不被认同;随着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松动,个体商贩因倒卖商品而致富,“倒爷”的称呼反映出人们对个体商贩地位变化的认识。综合分析,上述称呼的变化反映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D项正确;A、B两项由材料难以得出;材料并未体现计划经济被废止,C项错误。]5.(2018·湖南长郡中学冲刺)1985年,广东《羊城晚报》刊登的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报道中写道:“一些大学老师利用周末,到珠三角的企业‘炒更(对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周六接走周
6、日晚送回。”材料中的“炒更”现象说明( )A.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B.科教兴国战略已经确立C.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D.市场经济体制趋向建立C [“星期六工程师”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初,那些在国企捧着铁饭碗尚觉“吃不饱”的工程师们,每逢周末就到外地挣外快的情景。材料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我国知识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兴起,A项排除;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故B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D项错误。]6.(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二诊)对下表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7、 )年份重要会议主要内容1981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实现我国国民经济从无市场到有市场的转变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7中共十三大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计划与市场始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B.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始终是党的基本原则之一C.不断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D.及时调整经济改革目标发展社会生产力D [从题中表格看出,表格中这几次会议主要内容体现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趋势,体现出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努力,故D项正确。]7.(201
8、8·厦门二模)下图为上海发行的最后一套长期流通粮票,实际使用至1993年。据此可以推知当时上海( )(注:粮票中的画面为外滩风景)A.经济改革审慎前行B.农业改革步伐放缓C.市场经济调控失灵D.浦东开发效果显著A [票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上海发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