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50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50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含解析)新人教版

ID:44687888

大小:811.2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50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50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50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50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50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50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作业(五十)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作业时间:  月  日1.下图为龙字的演变历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2字体是研究先秦历史的珍贵资料B.图3字体整齐安定,平衡对称C.图4字体唐朝才开始出现D.图5字体兼具多种字体的长处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图2字体金文是先秦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研究先秦历史的珍贵资料,A项正确;字体整齐安定,平衡对称是隶书的特点,而非图3小篆,B项错误;图4楷书形成于汉末,C项错误;兼具多种字体长处的是行书,而非图5楷书,D项错误。2.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

2、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B.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C.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D.楷书演绎了古代的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材料中“‘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说明此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落后,人类还没有利用和征服自然的意识和能力,“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表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人类利用和征服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3、的发展,材料并没有提及“天人感应”的思想,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古代科学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中楷书出现也是古代人文意识发展的重要表现,并没有体现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故D项错误。3.南朝书法家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据此可知其强调书法应(  )A.藏露结合,行楷兼用B.饱满圆实,浑厚圆润C.动静统一,以形为主D.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书法的发展。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得出强调的是形神兼具,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4.“隶变”使汉字五笔俱全,笔画的摆放和变化会

4、影响美观,并且隶书还衍生出楷书、草书、行书。随着笔墨纸张的改进和推广,书法成为士人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据此可知,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是在(  )A.战国时期B.秦汉之交C.魏晋时期D.唐宋之交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由材料“隶书还衍生出楷书、草书、行书”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时期,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5.《诗经》中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农业技术取得突破B.农业生产受到关注C.小农经济较为发达D.现实主义

5、成为主流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诗经》。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不能说明农业技术取得突破,故A项错误;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受到关注,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是在战国时期才形成的,故C项错误;《诗经》是中国古代较早的现实主义诗歌集,但当时现实主义没有成为主流,故D项错误。6.战国时期,被称为“南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与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同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孕育出了《楚辞》这样伟大的诗篇。材料表明(  )A.文化发展必须要通过地域交流B.《楚辞》改变了中国文化走向C.文化发展成就了楚国霸业D.《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楚辞》。地域交流会促进文化发展,但文

6、化发展不是必须要通过地域交流,故A项错误;《楚辞》改变了中国文化走向夸大了《楚辞》的作用,故B项错误;文化发展成就了楚国霸业与材料信息《楚辞》南北交流中孕育形成的不符,故C项错误;“它在与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同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孕育出了《楚辞》这样伟大的诗篇”表明《楚辞》具有南北文化融合的痕迹,故D项正确。7.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大抵与今之说书者相似。惟昔人以话为主,今人以书为主”。这反映出宋元时期(  )A.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B.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C.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D.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化发展答案

7、:D 解析:本题考查宋元市民文化的发展。A项对材料理解偏颇,排除;B项错在“统治阶级”,排除;材料体现不出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的信息,故排除C项;宋元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市民文化发展,故而市井间演说话本的文学形式兴起,D项正确。8.元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它是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成熟文学剧本。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元杂剧的突出特点是(  )A.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