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

ID:44687694

大小:32.7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作业(五十一)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作业时间:  月  日1.1839年林则徐等在上奏《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中指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  )A.先进的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B.国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C.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D.英国难以快速对中国发动战争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思想的萌发。根据题目中“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得出,中国人并未对战争形势有清醒认识,故A项错误;材料“其强可

2、以制,其富不足夸”体现了国人对英国的船坚炮利认识不足,并未体现不畏强敌勇于斗争的精神,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国人并未完整地认识世界形势,说明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故C项正确;D项是林则徐等得出的结论,但这个结论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2.1868年,大学士倭仁认为中国人学“西学”,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认为“西学中源”,洋人只是对中国传出去的文化推陈出新,中国人学“西学”也无可厚非。相比之下,奕的看法(  )A.不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B.对学习西学有双重影响C.有利于民主思想传播D.主张学习西方民主政治答

3、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体西用”思想。奕的“西学中源”说有利于中国学习西方的技术,故A项错误;“西学中源”说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西方的技术,另一方面又强调西方的技术是从中国传出去的,因此又不利于真正学习西方技术,对学习西学具有双重影响,故B项正确;洋务派不主张变革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故C、D两项错误。3.晚清时期有思想家提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该主张(  )A.本质上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思想B.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C.否定了传统文化,主张全面学习D.提倡

4、维护传统文化,反对西方学说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题目中的中西并重不同,故A项错误,B项正确;根据题意,主张“中西并重”,并未出现完全否定中或西的现象,故C、D两项错误。4.针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严复主张“体用不二”,提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此主张的目的是(  )A.反对学习西方技术B.完整系统引入西学C.建立君主立宪政体D.中西体用完全对立答案:B 解析:A、D两项与严复的主张不符,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根据“体用不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

5、表人物之一,其主张系统引入西学,故B项正确。5.甲午战争后,海军一兵舰千总郑祖彝给上级的条陈中说:“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仿照西法。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从之,不合宜者去之。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  )A.崇洋媚外思想盛行B.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C.大力赞扬西方体制D.批评李鸿章指挥失当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体西用”思想的弊端。崇洋媚外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从之,不合宜者去之。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其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

6、“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仿照西法”得出,只是海军方面赞扬西方体制,并不是各方面都赞扬西方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李鸿章,故D项错误。6.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一再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这些主张(  )A.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B.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C.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D.成为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李鸿章和王韬的思想。“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礼乐制度

7、、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表明这些主张没有超越“中体西用”的范畴,故A项错误;李鸿章和王韬强调“中体”,目的是减少学习西方的阻力,故B项正确;材料中李鸿章、王韬仍强调“中体”,说明并没有打破“华夷之辨”的偏见,故C项错误;“中体”思想不是科学依据,故D项错误。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了《地学浅释》;甲午中日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马君武翻译了《民约论》。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不断发展B.说明中国人找到了强国之路C.表明士人对传统文化认识趋于理性D.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

8、代要求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学习西方的内容发生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