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8讲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案

高考历史复习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8讲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案

ID:44687633

大小:1.01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历史复习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8讲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案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8讲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案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8讲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案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8讲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案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8讲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8讲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8讲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点1凯歌进行——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1)1949年,解放战争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2)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3.措施: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1)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国家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2)在城市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

2、经济命脉——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②进行“五反”运动,建立工人对资本家的监督。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3)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粮食、食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目的是保障城镇农副食产品供应。5.意义:经过3年努力,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二、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1956年)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年底,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总路线规定“在一个相当长

3、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1953-1957年)(1)条件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权巩固经济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方针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2)目的:为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3)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以工业化为核心,三大改造为两翼);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农、轻、重的关系;工业建设集中在东北地区。(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

4、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5)意义: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2)原因农业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手工业分散的小规模的手工业生产,不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能适应工业化的要求资本主义工商业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所有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日益尖

5、锐(3)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4)基本途径和方式①农业: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小农个体经济改变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通过“赎买”政策,最后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5)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6)意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社会主义计划经

6、济体制1.含义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2.形成过程萌生阶段(1949年10月-1950年6月)1949年底,新中国没收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工业企业,建立了国营工业,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开始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不久,对非公有制的私营工商业实行了调整,使私营企业初步纳入了计划生产的轨道初步形成阶段(1950年6月-1952年8月)中央首先加强了对国营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计划管理。对农业、手工业加强计划领导。在调整私营工商业的基础上,要

7、求私营工商业遵照执行政府制定的产销计划。在市场管理方面,国家指令要求国营贸易公司正确地执行价格政策基本形成阶段(1952年9月-1956年12月)1952年11月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1954年我国制定和颁布了第一部宪法,计划经济体制成为我国法定的经济体制3.特点(1)在集中统一的原则下,强调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结合。(2)以计划管理为主,同时重视市场管理。(3)在计划管理上实行多种计划类型。(4)比较注重宏观调节,综合平衡。4.作用(1)运用这种新的经济体制有助于在短期内医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恶性波动,以顺利地渡过经济困难时期。(2)在经济发展

8、水平低,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国力有限的条件下,运用这种行政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保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重点建设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