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洛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许昌市、洛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试题(含解析)

ID:44686052

大小:11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24

河南省许昌市、洛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许昌市、洛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许昌市、洛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许昌市、洛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许昌市、洛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许昌市、洛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南省许昌市、洛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1.春秋时期的楚国最先设县,到春秋后期,县制逐渐推行于内地。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县令为一县之长,由国君任免。这表明战国时期A.诸侯对地方的管理加强B.商鞅变法影响深远C.楚国最早确立中央集权D.贵族阶层备受冷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春秋后期诸侯通过设置县级区划管理地方,分封制瓦解,诸侯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故答案为A项。B项,商鞅变法发生于战国时期,排除;C项,秦国最早确立中央集权,而不是楚国,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贵族阶层备受冷落,排除。【点睛】

2、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2.汉文帝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实行“三十税一”,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

3、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还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以减轻吏卒供给输送的劳苦。这些做法A.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B.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发展C.造成了各诸侯国势力的膨胀D.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14-【详解】根据材料中“汉文帝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实行‘三十税一’,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洋,准许私人开采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可知,体现的是汉初“无为而治”的指导思想,有利于西汉初年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故答案为B项。A项,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造成诸

4、侯势力膨胀属于郡国并行制的弊端,排除;D项,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王朝的传统政策,没有改变,排除。3.隋文帝曾多次下诏提倡家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然而《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这表明当时A.复兴儒学成为士大夫首要任务B.三教合一的趋势明显C.统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D.儒学的发展面临困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隋文帝曾多次下诏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可知,体现的是儒学受到佛道的冲击,发展

5、面临困境。故答案为D项。A项,复兴儒学成为士大夫首要任务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三教合一,排除;C项,统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4.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许多王朝在统治初期,都曾出现诛杀功臣的现象。其中,西汉初期和明初尤为严重。出现这种现象本质上是A.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B.“家天下”的观念根深固C.封建统治残暴的体现D.平民皇帝变态的心理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许多王朝在统治初期,都曾出现诛杀功臣的现象。其中,两汉初期和明初尤为严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诛杀功臣主要

6、是为了防止功臣威胁皇权,本质是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故答案为A项。B项,“家天下”的观念根深蒂固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封建统治残暴的体现属于皇权专制的表现,排除;D-14-项,平民皇帝变态的心理反应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5.五四运动之前,孙中山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进行观察,极少表态。五四运动之后,他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对新文化运动持怀疑的态度。这表明孙中山A.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B.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C.深刻反省辛亥革命的不足D.反对单纯的思想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对待中西方文化存在

7、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而材料中“五四运动之后,他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对新文化运动持怀疑的态度”表明孙中山是比较理性的。故答案为B项。A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不可能接受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辛亥革命的不足主要是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新文化运动对中西方文化的看法无关,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反对单纯的思想革命,排除。6.湖南、湖北的工会会员,到1926年年底,发展到30余万人,在许多地区,工人还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纠察队。与此同时,农民运动也在全国迅猛发展,湖南的农民运动更是如火如荼、波澜壮阔,成为全国农运中心。这主要得益于A.中

8、共工作重心的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指导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D.两湖地区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的时间“1926年”可以看出应该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当时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迅速发展,主要是由于北伐军胜利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