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85661
大小:32.1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24
《精校word版答案全---2019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体艺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体艺班历史试卷(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1.5分,共54分)1.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当权者热情接待各派学者,向他们咨询治国方略.这表明A.民本思想得到践行B.无为而治广受推崇C.以法治国成为共识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2.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
2、.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3.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A.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B.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C.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D.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4.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A.不合时宜B.礼法并用C.厚古薄今D.源远流长1.荀子广泛
3、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以下主张属于荀子的是A.“人而不仁,如礼何?”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D.“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2.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B.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C.老子主张原始社会的“和谐”D.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3.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
4、,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4.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5.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B.儒学出现危机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D.道教的发展6.朱熹以从众
5、、从俗的原则修改孔子推崇的礼义,不仅在思想领域,而且在行为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反映了朱熹的理学在当时A.强调与传统儒学划清界线B.成为统治地位官方哲学C.开始走向生活化和世俗化D.竭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1.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B.明清时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冲击C.明清官员考核标准以德行为主D.明清时期的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2.宋
6、代一些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经济发展促使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B.培养济世有用之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D.规范秩序维护统治4.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
7、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素质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C.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君主权力1.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材料说明了王阳明A.猛烈抨击了圣人之道B.认识到知行的辩证关系C.强调致良知知行合一D.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2.清中期学者戴震指出: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
8、理者,同于酷吏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材料体现了当时思想界A.理学抛弃传统而受到批判B.理学日益背离了人性之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