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85338
大小:15.8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2020国考申论范文:涵养文明教养 提升精神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两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20国考申论范文:涵养文明教养提升精神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两篇)涵养文明教养提升精神文明斑马线前的礼让、共享单车的规范使用、公共场所秩序的自觉维护……折射出文明有教养是新时代的一种新风尚。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一个合格的大国公民;一个有教养的社会是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一个有教养的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所以,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做起,全社会凝聚起文明素养的力量,才能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驾齐驱。文明有教养有利于个人素质的提高。儒家有言:“不学礼,无以立”,礼仪、礼貌文明规矩对于国民素质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是一个人立身处
2、世、为人行事的根本。一个人的文明教养是大国国民素质的前提,具体表现在言行举止、思想观念等多方面,但由于转型期社会带来的一些新问题新变化,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化,行为方式大众化,“老人摔倒”扶与不扶,已深刻反映人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违背传统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一个素质高的人,无论是在言行上还是在对身边的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上,都体现的淋漓尽致,“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妈妈吴鞠平”……一个个最美、一次次感动中国的壮举,深刻反映出一个文明教养的人,既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保障,也是大国公民素质的表现。文明有教养有利于社会文明的提高
3、。前段时间,国家广电总局携手电影频道,共同打造题为“光荣与梦想”的公益价值观宣传片,把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一个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向人们传递着文明价值观对人类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全社会营造核心价值观的恶氛围下,越来越多的文明素养问题引发公众的思考,同时文明城市的创建成为政府治理的关键。在社会这个大家庭环境背景下,无论是你是谁、你在哪里、你在做什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共筑社会文明的提高。文明有教养需要注重细节。“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从缺乏教养的诸多表现来看,基
4、本上都是不注重细节问题。言行举止有教养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将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孩子的教养很大程度上都受父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影响,“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表明反映是素质问题,归根揭底还是素养、教养问题,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潜移默化的影响者身边每一个人。总之,要想真正提升个人的文明素养,注重一点一滴的细节是不二法门。教养,是文明社会的标配!文明教养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在日常行为规范的细节上、在相关条例的规范上、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上,久久为功、善始善终,耐
5、心细致的“滴灌”,方能浸润社会肌理,教化世道人心。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国家只有充分展示文化自信,才能促进文化长久发展,推动国家繁荣富强。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则更需坚定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从而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得以发展与传承。增强文化自信需以包容理念为思路。纵观中国传统语言和文化,《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让人们看到了君子所具有的宽广胸怀;《道德经》中“上善若水”,让人们看
6、到了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利他主义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人们见识了大海包容宽广的气度......古老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灿烂又富有内涵,将“以和为贵”的包容胸襟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民族性格之中,既指导着古代先贤的修身处世,同时也指引着后人的行为实践。对于当下的文化发展而言,也亟需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树立包容理念,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需以创新思维为手段。“过去妄自菲薄,现在妄自尊大的中国人太多”,诸如此类的论断其背后的本质无不指向文化自信观念的缺失。曾几何时,在国人固有的思维方式中,对错已经成为了我们做出判断的绝对衡量标准,这源
7、于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但殊不知,恰恰是因为过于恪守传统,忽视创新,过度排外,才限制了我们思维的宽度。文化之所以能够繁荣,正是在于它的多样性,而要想打破当下文化发展的困局,则亟需创新思维,注重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构建起“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增强文化自信需以自身实际为方向。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了56个各具特色的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精巧细致的苏州园林、豪情奔放的蒙古舞蹈、风格独特的客家土楼......都是中华文化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文化的发展应始终立足自身
8、实际,保持地方特色。江西以“红色文化”为脉络,大力传承井冈山精神,让革命老区再现生机活力;浙江以“浙学”研究为主线,重点发展丝绸、茶叶等景点产业,让浙江现象再度展现风采。通过文化保护的地方探索,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也提升了文化的影响力。文化是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