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83008
大小:1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崇明岛简介。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世界上最大的沙岛。崇明岛成陆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有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中文名称:崇明岛别名:长江门户行政区类别:岛屿所属地区:上海、江苏省下辖地区:南通启东和海门县市、上海崇明县面积:1041.21平方公里人口:户籍人口为69.98万人方言:吴方言气候条件:季风气候著名景点: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和中
2、国东部海岸的中心位置,处于长江黄金水道和以上海市为中心的黄金海岸的交汇点,内通长江沿岸18个省市,外通太平洋。岛南沿有深水岸线40多千米,具有良好的建港条件。崇明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崇明岛狭而长,形如春蚕,东临浩瀚的东海,西接万里长江,北与启东、海门一衣带水,南依上海市,属长江冲积平原。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和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崇明岛公元618年露出水面,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由于长江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崇明岛每年以143米的速度向东海延伸,增加土地约487公顷。“崇明岛”的来历,源于一个传说。东晋末年,孙恩农民起义失
3、败后,起义军的几排竹筏飘浮到了靠近东海的长江口,在江边的泥沙中搁浅。这些竹筏拦住了滚滚长江带来的泥沙,逐渐形成了一个沙嘴。这片沙嘴尚没完全露出江面,随着江水海潮的涨落,时隐时现,给人一种神秘之感。人们说它既像怪物、又似神仙,既“鬼鬼祟祟”、又“明明显显”,于是便给它起了名字叫“祟明”。 后来这片沙嘴泥沙越积越多,变得又高又大,完全露出了水面,形成一个小岛,再也不受潮涨潮落的影响了。人们见其气势壮观,已不再将其视为怪异,并产生了崇敬之情。于是人们便把“祟明”改称为“崇明”了。1.冲积岛 冲积岛是大陆岛的一个特殊类型,
4、只因成因不同而单独作为一类。冲积岛由于组成物质主要为泥沙,故也称沙岛。冲积岛主要分布于河口地区。 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冲积岛的地质构造与河口两岸的冲积平原相同,属第四纪以来的冲积地层;其地势低平,在岛屿四周围绕着广阔的滩涂。 冲积岛的成因不尽相同。长江口的沙岛是由于涨落潮流不一致,形成缓流区,使泥沙不断沉积而形成的。珠江口沙岛成因不一,有的是由河心滩发育而成;有的是由于河流中有岩岛阴挡产生河汊,在河汊流速较慢的一侧泥沙沉积而成沙垣,再发育成沙岛;有的由河口沙嘴发育而成,最典型的是台湾岛浊水溪三角洲外的一系列
5、沙岛;还有一种是由波浪侵蚀沙泥海岸,从海岸分离出小块陆地,也成了沙岛,这种沙岛较为少见。 冲积岛由泥沙组成,结构松散,因而在外形轮廓上很不稳定。河口地区的冲积岛,每逢遇到强潮倒灌或洪水倾泻,强烈的冲蚀会使冲积岛四周形态发生改变。一般情况下,在冲积岛与河流和潮流平行的两边,总是一边经受侵蚀,一边逐渐淤积,久而久之,便形成平行两岸的长条形岛屿;而垂直于河流的两端,上游不断缩减,下游又逐渐增加。但是,有时整个岛屿被冲蚀消失;有时岛屿与大陆接近,最后连成一体。2.崇明岛的变迁 崇明岛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变化。唐朝初年
6、(618年),长江口位于现在的扬州、镇江一带,江面上出现了东、西两个沙洲,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公里。随着移居岛上人口的陆续增多,到了10世纪的五代时期,开始在西沙上设崇明镇,这就是崇明的由来。由于长江主流南北移动和潮汐波浪的影响,岛陆屡有坍塌。随着长江口的东移,崇明岛不断沿江下迁。11世纪时,西沙西北又出现了一个新沙,叫姚刘沙,东北也出现了三沙,西沙和东沙则坍没被江水冲走。 由于长江主水道不断摆荡,三沙在经历发展扩大后又南坍北涨,向北迁移日渐缩小;同时在它的东面,先后出现了平洋沙和长沙。1583年,县城又迁至长沙,也就是
7、现在崇明城的前身。 近400年来,崇明岛经历了多次沧桑之变和迁移。仅1583年以前,崇明县城就搬迁了5次。直到现代,崇明岛也是不稳定的,长江口北支水道逐渐变窄变浅,也许将来崇明岛会与苏北平原连在一起。3.梦想岛——崇明岛抒怀(节选) 我是这梦想之岛的农人的儿子。 这个沙子一粒一粒沉积的岛,也是梦想一层一层堆砌的岛,可是梦想之初又在哪里?又是什么?长江已经流淌亿万斯年了,长江在流出之初便挟裹着上游中游的泥沙浩浩入海了,谁能说得清这最初的沉积发生在何时何地呢?人所看见的也就是表象了:在唐朝武德年间有两个沙洲出露水面
8、,时名东沙、西沙,这是崇明岛最早的乳名。 我苦思冥想,那最初露出水面的东沙何西沙上晃动着的芦苇群落,该是梦想的底色吧?那些野鸭及白天鹅便是梦想的翅膀了。有渔船过往,也有渔人把好奇的目光投向东沙和西沙,人的脚步总是犹犹豫豫的,70年后人的足迹才踏到了这两个小沙洲上。此后的1000多年间,又有新的沙洲涨出,又有新的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