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的测量误差教学浅谈

长度的测量误差教学浅谈

ID:44679191

大小:41.7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长度的测量误差教学浅谈_第1页
长度的测量误差教学浅谈_第2页
长度的测量误差教学浅谈_第3页
资源描述:

《长度的测量误差教学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长度的测量误差教学浅谈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要使学生较好地建立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了解课差的概念,养成正确使用刻度尺和记录测量结果的习惯却非易事。教学屮,我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加强教学的趣味性、问题性、实验操作性和点拨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具体做法浅淡如下:一、加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物体某种量的判断,感觉有时是可靠的,但并非总是可靠。为了使学生明确用仪器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在教学“

2、长度的测量”这部分内容时,我以趣味小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观察教材图1?1和图1?2[图1中的(a)(b)

3、,然后测量(考虑到学生不一定会准确测量圆的直径,可让学生把两圆描在透明的口纸上,再重叠比较它们的大小)。岀乎学生意料的是:观察与测量结果并不相符。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之际,我再分别让两名学生到黑板前背向学生估计1分钟的时间,结果当然也不准确。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凭人的感觉判断并非总是可靠的,从而指出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物理学习中往往需

4、要用仪器进行齐种测量。AB长还是CD长?(a)中心的两个圆哪个的面积大?(b)二、加强教学的问题性,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记忆问题性就是指设置问题“陷阱”。漏写单位是学生初学测量常犯的错谋在教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这部分内容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把这一问题暴露出来,然后加以矫正。具休做法是:把课前准备好长为5.4厘米的铜丝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用三角板测量它的长,并把结果记录下来。从了解的情况可知,学生把测量结果几乎都记录为5.4。然后我再分别让两组学生(两人一组)用卷尺测量黑板的长,结果两组学生都记录为2.

5、1。这时我启发提问:刚才你们得到的结果是铜丝长5.4而黑板长2.1,那不是这么一段长的铜丝比黑板还要长?结果记录为5.4,是5.4秒还是5.4公斤?正确的表示方法应该怎么样?通过这种问题性的教学,使学牛深刻记住:要正确表示测量结果,除了有数字之外,还要写上单位!降低错误率。三、加强教学的实验操作性,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感性认识对于长度单位,学生往往缺乏一种具体感知。在教学“长度的单位”这部分内容时,我除了让学生掌握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以及它们Z间的换算关系外,述着重使学生形成长度单位的具体观念。具体

6、做法是:让学生不用尺,尝试在白纸画岀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用双手比划1米长的距离,然后让学生实际观察三角板和米尺,看看1厘米、1分米、1米究竟有多长,以此來加深印象。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强化:①让学生完成习题1(测拇指指甲的宽、中指、一扌乍、手臂的长);②填写单位,如啤酒瓶高为29_,珠穆朗玛峰高为8.84—等;③说出身边一些物体的长,如某桥的猱室门高已等。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我还布置以下两道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1.除了国际制单位之外,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与国际单位的换算关系怎

7、样?2.电视机的大小“时”,是指英寸还是市寸?它是指电视机哪部分的长?利用你家屮的电视机进行实际测量,试求出时与厘米的换算关系。在教学如何止确使用刻度尺时,我根据学生既具有使用刻度尺的经验,但在使用吋又存在一些学生自己觉察不到的错误的实际,采用操作、纠正、设疑、点拨的教法完成这部分内容。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在学生测量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学生得到的测量结果相差较大,这显然是由于一些不正确的操作所造成。然后我重复学生各种不同的操作(包扌舌止确的和错误的),让学生

8、比较、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学生热情高涨,最后rfl学生归纳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按止确的方法重新进行测量。为了使学生掌握精确读数的规则,我先用投影显示:用透明直尺测量9.45厘米铜丝的显示出铜丝的一端落在4与5刻度线之间,如图2。然后让学生进行读数,由于学生没有估读的习惯,按“四舍五入”的规则读数,最后得到两种不同结果:9.4厘米和9.5厘米。这时,我提问:这两种结杲那种较准确?怎样读更准确些?学生通过对照书上精确读数要求,很快掌握了刻度尺的读数规则。四、加强教学的点拨性,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系

9、统性,形成学习技能误差是一个重要概念,在以后的物理实验屮将会经常遇到,尤其当实验结果与物理规律、定理不严格相符时,都要用到误差来解释,因此在误差的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确测量结果(实验)必然存在误差。但误差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现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是有闲难的,为此,我从产生误差的最简因索一估读入手,让学生完成知识上的正迁移:从估读f可得到多个测量值一说明测量值并非绝对准确f测量结果必然存在误差。具体做法是:按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卜一位的读数规则,让学生重新测量图1?1中线段AB的长、物理课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