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体例

议论文写作体例

ID:44667146

大小:40.4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4

议论文写作体例_第1页
议论文写作体例_第2页
议论文写作体例_第3页
议论文写作体例_第4页
议论文写作体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议论文写作体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议论文写作体例议论文可以分为:解说性议论文、证明性议论文、思辨性议论文。它有一些基本结构形式,如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式、对比式、归纳式、证明式等。下面以《说“思”》这一作文题目为例,分别加以说明:一、总分式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结构形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说“思”:1、学会动脑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出问题)2、搞好学习、工作、科研等都需要多动脑筋(分析问题)3、要养成多动脑筋的习惯(解决问题)二、并列式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

2、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一个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百勺分论点来。说“思,':1、要养成多想的习惯(总论点)2、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并列分论点一)3、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并列分论点二)4、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并列分论点三)三、递进式按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论点。“深入”的路子很多:可由现象说到本质;可由可能性说到必然性;可从经验说到问题,再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从“是什么”说到“为什么”,再说到“怎么样”……这种结

3、构形式能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说“思”:1、“思”就是提倡动脑筋(是什么)2、“勤思”的重要(为什么)3、还要“善思”(怎么样)四、正反式提出论点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任何一个论点,既可以从正面论述,又可以从反面论述;把两方面结合起来,说明才更透彻。有些论点可侧重从正面论述,结合进行反面论述;有些论点可侧重反面论述,结合进行正面论述。说“思”:1、要提倡多动脑筋(提出论点)2、多动脑筋的重要(正面论述)3、不动脑筋的危害(反面论述)五、对比式通过对比来论证论点。对比有正与反的对比,现在和过去的对比,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对比,同一事物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对

4、比,等等。对比可以使观点更为鲜明。说“思”:1、生活中的两种人:勤于动脑的人;懒于动脑的人。(态度对比)2、不同态度的不同结果(结果对比)3、不同态度的不同思想根源(思想根源对比)4、应学习第一种态度,做勤于思考的人(结论)六、归纟内式先摆出一系列能说明总论点的事实,然后归纳得出总论点。归纳式往往用于段落里对某个观点的论证,而用作全文结构形式的较少,一般与其他形式结合使用。说“思',:1、牛顿从观察苹果落地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实例一)2、瓦特从观察烧开水到发明蒸汽机(实例二)3、马克思从观察商品交换到发表剩余价值学说(实例三)4、凡事必须多动脑(归纳)七、证明式先提出总

5、论点,然后用一系列事实证明之。层次安排与归纳式正好想反。以上只是议论文的几种基本结构形式,在具体运用时要求灵活变通,驾驭自如。(说明:本论部分通常在两至三个论证段,如果有第三个论证段,写法同上)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①材料(由头)一、引论方法②过渡③论点二、本论f分两层①立(分论点)第一层f方法②摆(论据)③议(道理)①立(分论点)第二层-方法②摆(论据)③议(道理)三、结论T方法①总结上文②发出号召论据论证: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两类。使用事理论证,应注意引用的事理与论点真正构成一种紧密的内存联系。一、事实性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

6、真实的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有了事实如何进行“雄辩”呢?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了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课文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分析说理的呢?分

7、析饿人不食嗟来之食的原因。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施舍者的态度,吆喝一声"喂,来吃!是如此蛮横和冷漠!另一个是施舍的目的,吃他的饭就要乖乖地听命于他,可见其目的之卑劣!这是对饿人人格的极大侮辱,因而饿人“宁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至此,文章水到渠成亮出了观点:“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极具说服力!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比,你看出“雄辩”需要注意什么吗?——需要仅扣事实材料,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使“雄辩”成为联接观点和材料的桥O“雄辩”具体有哪些方法呢?1.因果分析法:如上面《谈骨气》中的这段分析,它是从态度和目的两个方面分析原因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