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61566
大小:28.1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4
《课改论文李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道至简——浅谈语文课堂的简约之美听名师的课,常让人有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感慨。他们凭着简单的教学手段和清新、质朴的教学语言,带动学生专注地听,充分地说,投入地读,,真情地写,语文课堂绚丽多彩、精彩纷呈。让人深切感受到“自然、朴素是优雅的灵魂”!记得郑板桥有一首题画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画竹画了40年,在艺术实践中也探索了40年。到后来,他终于悟出了艺术的真谛:画竹就要画出竹子内在的精神一"清瘦”。怎么才能凸显出竹子的“清瘦”?就是要“冗繁削尽”。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大声疾呼
2、:语文学习的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也就会越复杂,结果只能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于永正先生在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时深有感触:“五十多了才明白,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只有把教材读厚、读深、读透之后,以“更浅出”的教学,把多维深刻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才能使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简简单单学语文。简约的语文教学是指从目标到环节、方法甚至是语言等,都不蔓不枝,干干净净,教学过程更有条理、清清爽爽,以简驭繁,返璞归真。凭借简约的语文课堂教学,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
3、理想。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做到简约呢?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教学理念简约。教学中,要牢记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苏格拉底的“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陶行知的“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等至理名言去精心设计语文教学。二、教学目标简明这里的目标,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学生学习语文的大目标要简明。认识常用字,写好常用字,学会阅读文章,学会用口头和书面语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四件事情做好了,语文也就学好了;其次是指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的目标耍简明。教师在各个学段都不忘紧扣
4、“识字”、“写字”、“阅读”、“习文”这四大块。涉及到具体的课文,则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紧紧围绕“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根据文本的表达形式和人文意蕴,确立相对集中的,切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三、教学环节简化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应突出体现这几个教学环节:1、预习课文:课前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熟悉生词,把课文读正确,读后有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2、领悟课文:(1)整体把握: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抓住主要内容,在整体把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1)问题导航:结合教学设计中的预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提出和解决整合的问
5、题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习课文(一般指重点部分的理解、品读,或体会关键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和效果,或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或侧重培养某一局部的能力,掌握某一方面的学习方法。)3赏读课文:指回归文本整体体,品读课文,积累语言4写作迁移:进行局部写法迁移的练习。环节的简化,关键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网、教学手段简便当下的语文课,尤其是公开课,成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大展台。声、光、电齐上,图、文、像兼备。教学课件极为精致,制作上费了很多心思。但平时的课堂,教师不可能有这样的精力制作课件,更何况把
6、握不好尺度,反而会阻碍学生学习语文,过度使用,甚至会封杀学生的想象,讣他们的思维不再灵动,想象的翅膀被无情地折断。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寻求用简便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走进复杂丰富的语文,探索常态课的实效性。五、教学语言简洁名家的语言简约精炼,没有华丽精致的辞藻,没有气势如虹的排比,但是这种朴素的美,是真正的大美!教师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富有激情的导入语,不可或缺的过渡语,充满智慧的点拨语,耐人寻味的总结语。精心设计的同时力求简洁有效,引导学生发展思维,生成语言,实现学生思维及语言的行云流水。1、充满智慧的点拨语语文就像一杯酒,越品越有滋味
7、儿。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语言。可见阅读教学的感悟关键还是得通过咬文嚼字、品词斟句来实现文本、作者、学生、教师之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和经验的共识。于永正老师在教学《荷花》一课时,牢牢抓住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冒”字,引导学生细细揣摩,静静分析。这一品,学生品出的不再是静立不动的荷花,而是勃勃生机的荷花。同吋,学生那独特的、富有灵动的语言也在斟酌字词,反复推敲中得以实现。2、不可或缺的过渡语。简简单单教语文,并不是排斥一切语文课本以外的东西。互文理论告诉我们,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
8、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再者,不同样式,不同意蕴的言语之间的勾兑和交互,多个文本话语之间的相互照应、穿插、印证,无疑为多重言语思维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样的互文反哺,让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