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财经税收浅析我国地方公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我国地方公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浅析我国地方公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浅析我国地方公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是篇质虽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Z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忖的,浅析我国地方公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谀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中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提出发展地方公债的关键因素在于地方债务的普遍存在以及相关各级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对于各级地方政府來说,普遍存在着大量债务,为了使地方债务更加
2、透明化、规范化。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公债的发行具有了现实可能性。本文论述了地方公债现状,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地方公债问题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12.5文献标识码:A一、公债、地方公债的含义公债,又称公共债务,是以政府债务为核心的,所冇与政府相关联的单位、机构和团体乃至企业所举借的债务与欠款。狭义上是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向个人、企业、社会团体、金融机构等借款取得的一种债务收入,是相対于私债(私人、企业等举借的债务)而言的。它既包括中央政府举借的债务,也包括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前者叫做国债,后者叫做地方公债。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不仅仅包括政府肓接举借的债务,
3、还应当包括由政府承担最终偿还责任的政府附属机构举借的若干债款,即大量的政府间接债务和借款。地方公债,是指地方政府为了弥补地方财政收入不足,以举债形式面向地方或全国发行债券;是地方政府依据信川原则,从社会上筹措川于满足地方公共支出需要。如基础教育、医疗保健、城镇公川事业建设等资金的一种手段,也是政府公债体系的重要纽成部分,具收入列入地方政府预算,由地方政府安排调度。二、地方公债的历史简述及其现状(一)地方公债的历史。我国在1949年到1958年期间,共发行了两种地方公债,一是1950年前东北人民政府发行的东北牛产建设折实公债,二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部分地方政府根据1958年6月5H
4、国家公布的《屮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经济建设公债条例》,不同程度地发行了地方经济建设公债。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完成,我国于1959年开始停止国债的发行,并于1968年还清了所有的内外债。直至1981年成为著名的既无内债,乂无外债的国家,那时更无地方公债。但1981年以后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地方政府债券未曾发行过,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许多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修路建桥,都曾经发行过地方债券。到了1993年,国务院因为对地方政府偿还公债能力的怀疑便制止了这一行为。后來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28条,叨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二
5、)地方公债发行的现状。据国家发改委估算,2009年地方政府资金配套任务将达到6000亿元,而地方政府仅能拿出3000亿元,缺口有3000亿元左右。同时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人内需确保经济增长,通过举债筹资成为地方政府的迫切选择。2009年财政部预算安排2000亿的地方公债发行额度,并于3刀23日发布通知,决定代理发行2009年新噩维吾尔口治区政府债券(一期),这意味着地方公债正式问世,新疆成为首个发行地方债的省级政府。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期限全部为3年,利息按年支付,利率通过市场化招标确定。截至到5月22H,财政部代理了23个省(H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行26期地方政府债券
6、,发行总额1118亿元,各期债券发行利率与国债接近,已上市交易的22期地方政府债券(949亿元)共成交约379.2亿元,平均投标倍数(当期债券投标总量/招标总量)为1.58倍,投资需求较稳定。三、发行地方公债可能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地方公债投资项目少,公债不能被及时充分地利用,或者投资项目收益低、效率低。一些地方政府在取得公债的同时,由于当地的环境条件限制,投资项目少,不能及时地将公债用于投资,于是地方公债不能及时的加以充分利用,这样使用地方公债的发行來促进经济发展便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地方公债的便用也由中央政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主耍是用于地方配套的公益性建设项冃及其他难以吸引社会投
7、资的公益性建设项冃,冃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耍。主要的投资行业如:医疗卫牛、教育文化、主态建设、水利建设、农村民主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交通建设等等,这些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投资数额巨大,收益水平较低,并且投资回收期长,若前期工作做的不够充分,项目的准备工作不完善,容易使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半途而废,造成公债的浪费,效率地下。这些方面的影响会增加相应的债务风险,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二)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可能存在偿还能力欠缺,对政府信用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由于地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