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的症状治疗及预防

紫癜的症状治疗及预防

ID:44657185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紫癜的症状治疗及预防_第1页
紫癜的症状治疗及预防_第2页
紫癜的症状治疗及预防_第3页
紫癜的症状治疗及预防_第4页
资源描述:

《紫癜的症状治疗及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名词解释紫瘢,中医病名。亦称紫斑,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其临床特征,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常伴鼻鲍、齿肌,甚则呕血、便血、尿血。木病属血证范畴,中医古籍中所记载的“葡萄疫”、“肌鲍”、“斑毒”等病证,与本病有相似之处。本病包括西医学的过敏性紫瘢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过敏性紫瘢发病年龄多为3-14岁,尤以学龄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春季发病较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发病年龄多为2-5岁,男女发病无差异,其死亡率约1%,主要致死原因为颅内出血。2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木病包括西医学的过敏性紫瘢和血

2、小板减少性紫瘢。紫瘢是皮丿快和粘膜出血后颜色改变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出血点、紫瘢和瘀斑,一般不高出皮面,仅于过敏性紫瘢吋可稍隆起,开始为紫红色,压不退色,以后逐渐变浅,至两周左右变黄而消退。3病因紫瘢以病在血分为主,有虚实之分。外因为外感风热之邪,湿热挟毒蕴阻于肌表血分,迫血妄行,外溢皮肤孔窍,以实证为主。内因为素体心脾气血不足,肾阴亏损,虚火上炎,血不归经所致,以虚证为主。4病机由于小儿稚阴稚阳,气血未充,卫外不固,外感时令Z邪,六气皆从火化,蕴郁于皮毛肌肉之间。风热之邪与气血相搏,热伤血络,迫血妄行,溢于脉外,渗于皮

3、下,发为紫瘢。邪重者,还可伤其阴络,出现便血、尿血等。若血热妄行,瘀积肠络,可致剧烈腹痛。挟湿留注关节,则可见局部肿痛,屈伸不利。若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疾病迁延日久,耗气伤阴,均可致气虚阴伤,病情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气虚则统摄无权,气不摄血,血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脉外;阴虚火炎,血随火动,渗于脉外,均可致紫瘢反复发作。5临床诊断诊断要点木病发病多较急,出血为其主症。除皮肤、粘膜出现紫瘢外,常伴鼻鲍、齿鲍、呕血、便血、尿血等。出血严重者,可见面色苍口等血虚症状,甚则发生虚脱。鉴别诊断应注意鉴别本病是过敏性紫瘢还是血小板减少

4、性紫瘢。1.过敏性紫瘢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某些药物、食物等诱因。紫瘢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为高出皮狀的鲜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尊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压之不退色。可伴有腹痛、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游走性大关节肿痛及血尿、蛋白尿等。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均止常。应注意定期复查尿常规,常有镜下血尿、蛋白尿。1.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皮肤粘膜见瘀点、瘀斑。瘀点多为针头样大小,一般不高出皮面,多不对称,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及头面部多见。可伴有鼻齟、齿尿血、便血等。严重者可并发颅

5、内出血。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急性型一般低于20乘以10的9次/L,慢性型一般在30x10的9次/L-80X10的9次/L之间。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6辩证论治辨证要点根据起病、病程、紫瘢颜色等辨虚实。起病急、病程短,紫瘢颜色较鲜明者多属实;起病缓,病情反复,病程缠绵,紫瘢颜色较淡者多属虚。伴有发热、恶风、咽红等风热表证者为风热伤络;伴有烦闹口渴,便秘尿赤,甚则鼻鲍、齿鲍、便血、尿血者为血热妄行;伴有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食欲不振者为气不摄血;伴有低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者为阴虚火炎。要注意判断病情

6、的轻重。以出血量的多少及是否伴有肾脏损害或颅内出血等作为判断轻重的依据。凡出血量较少者为轻症;出血严重伴大量便血、血尿、明显蛋口尿,或头痛、昏迷、抽搐等均为重症。治疗原则木病的治疗,实证以清热凉血为主;虚证以益气摄血、滋阴降火为主。临证须注意证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或同时并见。治疗时宜分清主次,统筹兼顾。分证论治1.风热伤络证候:起病较急,全身皮肤紫瘢散发,尤以下肢及臀部居多,呈对称分布,色泽鲜红,大小不一,或伴痒感,可有发热、腹痛、关节肿痛、尿血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散邪。方药:连翘败毒散加减。常用药:薄荷

7、、防风、牛旁了、连翘、山梔、黄苓、升麻、玄参、桔梗、当归、赤芍、红花。2.血热妄行证候:起病较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色泽鲜红,或伴鼻呱、齿呱、呕血、便血、尿血,血色鲜红或紫红。同时并见心烦、口渴、便秘,或伴腹痛,或有发热,舌红,脉数有力。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常用药:犀角(用水牛角代)、生地、丹皮、赤芍、紫草、玄参、黄苓、生甘草。1.气不摄血证候:发病缓慢,病程迁延,紫瘢反复出现,瘀斑、瘀点颜色淡紫,常有鼻鲍、齿蚯,面色苍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慌,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法:健脾养心,益

8、气摄血。方药:归脾汤加减。常用药:党参、口术、茯苓、廿草、黄英、当归、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生姜、大枣。2.阴虚火炎证候:紫瘢时发时止,鼻鲍齿鲍,血色鲜红,低热盗汗,心烦少寐,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光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药:大补阴丸加减。常用药:熟地、龟板、黄柏、知母、猪脊髓、蜂蜜。7预防调护预防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