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54518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社会学案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昌大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试卷编号:14024(A)卷课程编号:J7101S008课程名称:社会学案例分析考试形式:课程论文适用班级:临班0145、临班0146姓名:_学号:—班级学院:—专业:—考试日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累分人签名题分100得分考牛•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土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或破损。如有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2、考试结束麻,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一、课程论文得分评阅人课程论文要求:1、描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案例。2、结合社会学原理知识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3、课程论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浅谈大学和社会
2、手机党内容摘要:手机强势存在,社会学却对其相对默然。本文尝试以手机作为发问社会的方式,通过对手机的“凝视”,以吉登斯现代性三大动力为基点,对手机、手机参与“实践着”的社会事实所“体现”的现代、甚或现代Z“后”作i初步分析。本文不拟提出一个“应然”结论,只欲在反思前提下,做出更具“后”特征的社会学试分析,让众家白由选择、定夺。期盼以一孔之见抛砖引玉。关键词:手机沟通现代性“后”大学手机党正如涂尔干所言,“中介性的事例木身就必须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结构来考察,并R,社会结构需要维持的机制。”手机作为现代社会的沟通中介,抛去其技术外衣,应该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而不是无语。利奥塔(Jean
3、-FrancoisLyotard)说:“了解社会,今天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首先选择向社会发问的方式",本文选择了手机作为发问的方式。不过本文只是试图遵循涂尔干倡导的“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对手机这一复杂多面的社会现象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进行初步的解析,更期待由一孔Z见抛砖引玉。一•“凝视”手机1.数据公用电话剥夺了隐秘的私人谈话空间,于是,腼腆的芬兰人使手机应运而^ko1990年全球手机用户数目仅有1100万人,2000年即己增至7亿4100万人,而到2002年初更是达到10亿部。在这10年中,手机占所有电话用户的比重从1990年的2%增加到1998年的38%,每百人拥有的
4、手机数最从0.2增加到12.2支。据预测,到2008年全球用户数目将达到目前的1.7倍,手机用户将突破20亿。手机在屮国的普及速度更加令人吃惊。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截至2003年10月,我国手机用户已达到2.5亿,首次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虽然我国整体的普及率尚低,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人城市的手机普及率已超过60%,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据屮国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估计,到2004年中国内地手机用八将达到3.2亿。诺基亚的广告似乎简洁的概括出了这一切,“你每眨一次眼,世界就售出4部诺基亚手机。”2.影响手机已经深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而——政治操作、经济产业、社
5、会互动,个人生活安排,犯罪行为等等。不论是公观的社会结构,还是微观的行为层而,手机都是无法忽视的科技装置,也引发了许多社会议题。菲律宾总统艾斯特拉达(JosephEstrada)2001年被人民赶下台,手机扮演了重要角色。反对他的民众用短信传递口号,组织、协调示威活动,导引群众行动,避免与镇暴警察正而冲突,减少可能造成的伤亡(KatzandAkahus,2002);街头盯着手机看消息的"拇指族",似乎正建构出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网;由对手机过分依赖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症——“手机依赖症”已悄然现身,如果身边没有手机,就会出现精神不振其至烦躁焦虑的心理与生理反应。据调杏,目前这种现象在青
6、少年屮比较严重;手机短信己被有些人断称为传播的“第五媒体”,紧跟其后乂将手机多媒体功能称为“第六媒体”,这不单是文字上五和六的区分,垂要的是凸现了媒介的“第四种权力”;当父母用手机完成亲职责任——亲了关系媒介化,当青少年用手机参与同辈群体的交往、吸收同侪文化时,手机乂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否在消解着人类“最原初也是故常见的互动气吉登斯,1979)?消解着家庭——人类原发地的结构?通过手机,现代男女情感的红灯分外刺眼。手机只是工具,婚外恋才是內容,电影《手机》04年高票房的冲击,似乎不仅仅是冯氏、戈氏的平民幽默所能涵盖。手机真的变手雷——藏掖在现代人的腰间,随时爆炸?二、文献回顾与质疑
7、1.文献回顾与手机相关的学术研究不像因特网研究那样丰富多变,许多论者更慨叹相关研究的缺乏(RobbinsandTurner,2002;KatzandAakhus,2002)c的确,即使国外对手机的学术研究,尤其是社会学研究,数量也不多。专书(论文合辑)只有Brown,GreenandHarper等人所编的《无线世界》(WirelessWorld:SocialandInternationalAspectsoftheMobileAge,2002)、KatzandAakhus所编的《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