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撰写课程作业(二)

科研论文撰写课程作业(二)

ID:44652017

大小:5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4

科研论文撰写课程作业(二)_第1页
科研论文撰写课程作业(二)_第2页
科研论文撰写课程作业(二)_第3页
科研论文撰写课程作业(二)_第4页
科研论文撰写课程作业(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研论文撰写课程作业(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流动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融入在云南省昆明市X中学初中的调查研究学院: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管理2008级学号:08420101009姓名:李超超2011年1月流动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融入在云南省昆明市X中学初中的调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流动人口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的特殊群体。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流动人口在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最为显著的结构变化之一就是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过程,由此便衍生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因此关注和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不仅是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耍求,也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水平的现实需要。《国务院关于

2、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昆明市流动人口管理条例》正式向社会公布。新条例实施后,流动人口子女的学龄前教育和9年义务教育被纳入暂住地教育部门统一规划、管理。根据新《条例》,今后流动人口子女的学龄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统筹安排。比以往必须“多证齐全”的入学条件更为宽松,流动人口只要有《居住证》就可以让子女享受学龄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作者的工作单位属于公办学校,位于昆明市螺丝湾旁,有很多从浙江

3、、福建等地到昆明做生意的流动人口子女以及从云南、四川、贵州等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这些孩子或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或通过参加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有很大一部分在作者的工作单位就读。二、概念界定1、流动人口子女流动人口子女指年龄6—14周岁(或7-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从农村流入城市,暂时居住半年以上(一学期大约有半年时间)有学习能力的流动儿童少年。一般而言,流动人口子女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来到城市求学,他们具有如下三方面特征:流动性强,年龄跨度大,知识掌握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达1.14亿,占农村劳动力的23%,

4、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劳动力2430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约有643万人。2、公办学校公办学校,即公立学校,指完全由国家出资举办的学校,学校的产权和经营权都属于国家,其资源配置机制主要由政府主导。3、学校融入一般而言,融入是指不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载体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以此构筑良性互动群体为目标。流动人口子女的学校融入是指在学校积极创设条件下,民工子女作为外来群体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后,能符合学校行为规范、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被学校教师和城市学生所接纳,最终实现城乡学生和互适应、彼此接纳、共生共存、共同进步的双赢。具体而言,在公平的价

5、值理念下,使民工子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能与城市教师、学生相融合,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三、研究现状(国外国内)依据期刊资料搜索平台,了解到最早论及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文字是1995年1月21H记者李建平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文章《流动的孩子哪上学——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探讨》。相关研究在宏观层面上研究主要涉及教育不公平问题,教育质量问题和教育经费问题等。在梳理己有研究文献过程中,论文主要也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上进行归纳与分析,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研究,是否平等地享有入学机会。2、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研究。3、流动人口子女人际关系研究,人际关系主要包括

6、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两个大方面。关于民工子女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已有研究主要是以心理学为主导,而纯粹意义上教育实证调查较少。目前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入学问题上。在众多研究中,如有研究者认为由于流动人口身份的特殊性,经济收入较少、社会地位比较低,经常遭受他人的歧视,而这种歧视进一步嫁到了子女身上,流动人口子女城市生活犹如动荡的浮萍,缺乏稳楚性和安全感,而接受城市教育又面临着许多限制和障碍,造成了当前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问题亟待解决。换言之,倘若流动人口子女难以融入城市就会对社会产生不满甚至敌视态度,导致犯罪率上升一,对社会和谐与稳定构成威胁。同时,有研究者认为教育在促进流

7、动人口子女对城市社会的认同与城市群体的融合起着关键的基础作用,而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拓展教育视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然和谐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谐的教育应当体现在为个体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公平的机会;体现在为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流动拓宽渠道,寻求沟通的新途径。和谐的学校教育应当重视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不应当仅重视一部分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