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化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化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液N-乙酰-B氨基葡萄糖廿酶(NA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联合血清肌酊(CREA)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12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病情分为透析组63例和未透析组65例,及正常対照组64例健康人群,回顾性对比分析以上五项相关生化检测指标。结果糖尿病肾病透析组中生化相关检测指标(CysC,RBP,NAG,HbAlc,CREA)明显高于糖尿病肾病未透析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间检测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
2、0.05)o结论CysC,RBP,NAG,HbAlc,CREA五项生化指标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显著增高,口随着病情的加重而进一步增高,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确诊及病程判断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关键词】生化检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价值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67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62-01糖尿病(Diabetes,DM)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其屮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
3、变的并发症之一,其危害性大,早期诊断、治疗和监测对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1]。有资料表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具有可逆性,早期诊断及预防糖尿病肾病可大大推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2],因此糖尿病患者对肾功能的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早期肾损伤,所以本文就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液N-乙酰-3氨基葡萄糖甘酶(NA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联合血清肌酹(CREA)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2月我院肾病内科128
4、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66例,女62例,年龄(40-72)岁,平均52.6岁,根据病情分为透析组63例和未透析组65例,选取64例木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38-70)岁,平均49.2岁。各组间性别、年龄及一般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o1・2方法1.2.1仪器与试剂除糖化血红蛋白(HbAlc)外均用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试剂盒均购自北京利徳曼生化股份公司。1.2.2实验方法血清CysC,RBP均釆用免疫透射比浊原理,尿液NAG采用速率法,血清CREA酶法原理,IlbA
5、lc采用口本东芝IILC-723G7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原装试剂。1.2.3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标准[3]CysC>l・03mg/L、尿液屮NAG>18・5U/I八RBP>70mg/L>HbAlc〉7%。1.2.4统计方法本文搜集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组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各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2结果(见表1)糖尿病肾病透析组与未透析组对比分析显示,其中透析组的各项生化指标高于未透析组,两组具冇统计学差异(P〈0・05),透析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未透析组与对照组
6、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以上五种生化指标的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及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3讨论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具有早期不易发现、病情严重为特点的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通常情况下该病可累及患者的肾小球和肾小管,检测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相关生化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监测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4]。血清中Cys-C为相对分子质量13KD的小分子蛋白,是机体有核细胞产生,循环中的胱抑素c只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在近曲小管屮被重吸收并被完全分解,不返回血液,因此,该物质在血浆
7、中的浓度变化主要是和肾小球的滤过能力有关,是一种理想的反映GFR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本文中糖尿病肾病透析组Cys-C水平显著高于未透析组及止常对照组(P〈0.05)。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是血液中参与维生素A转运的蛋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屮具有重要的意义[5],木文研究可见血清中RBP水平的高低与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尿液N-乙酰-B氨基葡萄糖昔酶(NA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肌肝(CREA),在本组资料中糖尿病肾病透析组其各检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所以联合检测以上五种生化指标对DN
8、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耍价值。参考文献[1]徐国宾,李志艳•应重视实验室检查在慢性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屮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