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杂交水稻新组合谷优596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杂交水稻新组合谷优596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阐述了谷优596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管水、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内容,以为谷优596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关键词杂交水稻;谷优596;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谷优596是南平市农科所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选育的谷丰A与自选恢复系南恢596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09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稻2009004)o2008年建瓯市植保站引进该组合试种,2009年重点在东游镇、小桥镇
2、等地推广种植,表现为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产量潜力高等特点。适宜于规模化种植,机械化收割,是种粮户普遍认同的好组合。1主要特征特性1.1生育期谷优596属基本营养型,在建瓯东游等地作中稻栽培,于4月23日播种,9月27日成熟,全生育期146d,生育期比汕优63长3〜5do2009年在小桥等乡镇种植全生育期147d,比对照II优明86迟熟0.8do1.2农艺性状谷优596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千粒重较重,有效穗数228万穗/hm2,株高118.3cm,穗长23.9cm,每穗总粒数157.6粒,结实率
3、86.21%,千粒重30.3go1.3抗性2年试种谷优596表现抗性强,苗期未发生叶瘟,后期未发生穗颈瘟,纹枯病有零星发生。1.4稻米品质谷优596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糙米率80.8%,精米率71.9%,整精米率63.8%,粒长6.5mm,长宽比2.5,垩白粒率86.0%,垩白度15.9%,透明度2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52mm,直链淀粉含量23.0%,蛋白质含量&1%。1.5产量表现谷优596杂交优势强,抗逆能力强,适应性广。2006年参加福建省中稻A组区试,平均产量8400.6k
4、g/hm2,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3.45%,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组第一;2007年续试,平均产量8963.4kg/hm2,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7.46%,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组第二;2008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378.6kg/hm2,4个点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平均增幅为7.77%O2009年在东游镇作中稻,一类田百亩示范片种植经测产平均产量975&4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7%;二类田百亩示范片种植经测产平均产量8981.8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2%,达极显
5、著水平;三类田百亩示范片种植经测产平均产量8831.8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6%,达极显著水平。2高产栽培技术2.1适时播种根据当地种植情况,适时播种,适当稀播匀播[1],秧田播种量225kg/hm2左右,用种量15.0~22.5kg/hm20该组合作单晚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作双晚种植,一般要求6月15日前播种,7月15日前插秧。2.2合理密植秧龄控制在30〜35d以内,尽量早栽,作中稻栽培时,适宜插植规格为23cmX23cm;作双晚栽培时,插植规格以16.7cmX21.0cm为宜
6、,丛插2粒谷;插30万丛/hm2,基本苗60万~75万株/hm2,确保足穗大穗[2]。2.3科学施肥高产既要攻藥增穗,又要促穗增粒,还要保粒增重。根据施足基肥,稳施藥肥,巧施穗肥,施纯氮165~180kg/hm2,氮、磷、钾比例1:0.4:0.8[3]。基肥氮肥占60%〜70%,磷钾肥占70%〜80%;第1次追肥中氮肥占20%〜30%[3],磷钾肥占10%〜20%;第2次追肥中耕看苗酌情施总量的5%〜7%,以促进稻苗平衡,穗粒肥占3%〜5%,确保植株健壮不落黄,创多穗大穗高产群体。2.4合理管水水分管理上掌
7、握浅水浅插,返青期深水护苗3〜4d,以加快秧苗返青,分菓期浅水促藥,分葉后期够苗及时排水烤田,控制无效分藥,促进根系深扎,提高根系活力,避免植株间过分荫蔽,以利通风透光,防止植株徒长。孕穗期开始覆水,孕穗扬花期宜浅水灌溉[4]。后期干湿交替壮籽,养根保叶,防止断水过早,延长功能叶寿命,一般掌握在收割前7〜10d断水为宜。2.5病虫害综合防治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防策略,秧田期重点抓好稻蓟马、妍虫的防治;本田期结合除草,重点防治螟虫、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兼治稻曲病。同时根据水稻易受病虫危害的
8、时期,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准确做好田间病虫调查测报工作,及时对症下药防治,确保高产丰收。3参考文献[11杨开术,王慧,谢瑛,等•杂交水稻新品种天优8号[J].河南农业科学,2008(2):41-42.[2]何兆琴•粳稻大面积高产髙效栽培及调控新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3):114-115.[3]李荣改,康海•利用广亲和品种配置亚种间杂交稻的研究[J]•华北学报,1993.8(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