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及社会》课程教学

浅谈小学《品德及社会》课程教学

ID:44629367

大小:21.6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小学《品德及社会》课程教学_第1页
浅谈小学《品德及社会》课程教学_第2页
浅谈小学《品德及社会》课程教学_第3页
浅谈小学《品德及社会》课程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品德及社会》课程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品德及社会》课程教学摘要:要上好《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就要转变教学观念,体现新的教学方式,把握教材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积极拓展课外资源,加强课堂教学的综合性,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上来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98-01《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宗旨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仅靠教师仅在课堂上传授教材中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的是要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发引导下,使学生产

2、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情感,从而主动地去观察社会、了解社会,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下面谈几点我粗浅的看法,供同仁参考:1•把握课程的教育功能准确把握课程的教育功能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过程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课为其课程形态。《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课程,在学习时,我们需要对课程的综合性作进一步的理解。综合课程是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

3、值关联的分科课程以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合在一起,目的在于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整体思维的意识,并运用知识信息综合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类型。这种课程通过对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式的整合,能够使学生完整地认识世界,形成对世界全面的理解,并能够利用多种方法综合地解决现实问题。《品德与社会》课是基于学生经验维度开发的综合课程,它集品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于一身,课程内容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

4、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入□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引自《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b这门课将德育学、人类学、社会科学融为一体,在课程价值上虽然具有多元性,但主导价值是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而学生获得知识或掌握间接经验并非该课程的主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在自己主动进行道德构建,体验和掌握社会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具有非常强

5、的德育功1•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课堂教学中的一切都由教师一个人来进行,课堂教学完全是教师一个人自导自演,尤其是有些老师认为小学生年龄小、让学生过多地参与课堂教学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还会对课堂教学造成干扰,而将学生排斥在教学之外,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是课堂教学的听众。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学习的积极性受到遏制,使得原本活泼好动的学生在!1!课堂上表现得规规矩矩,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配合着教师的教学。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真正的课堂教学的

6、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提倡要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与学习的主体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充分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抑制学生渴望求知的积极性,要为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提供平台、创造机会,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原本教师的独角戏变成学生教师共同表演的大舞台,使一言堂变成群言堂,真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这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利于学生品德的形成与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

7、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中达成共识,从而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小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丰富的生活世界里,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我们的现实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割裂生活与教学的关系,只能让我们的教学远离生活,也远离了学生,学生所学到的也只能是书本上的

8、理论知识,而无法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更不要说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来为生活服务。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我们要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学观,以生活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教学。现行品德与社会教材非常重视与生活的联系,向学生叙述了一个个生活事件。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既要立足教材,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