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达艾思奇对“两论”探究

浅谈李达艾思奇对“两论”探究

ID:44624123

大小:33.5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李达艾思奇对“两论”探究_第1页
浅谈李达艾思奇对“两论”探究_第2页
浅谈李达艾思奇对“两论”探究_第3页
浅谈李达艾思奇对“两论”探究_第4页
浅谈李达艾思奇对“两论”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李达艾思奇对“两论”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李达艾思奇对"两论”探究[摘要]50年代初,毛泽东的哲学论著一一《实践论》《矛盾论》在《人民日报》上的公开发表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然而,如何让“两论”思想深入人心?如何让百姓顺利地接受和读懂“两论”?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成为了当时学术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试析对当时思想界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前辈一一李达、艾思奇对“两论”原著的通俗阐释,为读者真正意义上地了解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关键词]李达艾思奇实践论矛盾论作为哲学界的领军人

2、物一一李达和艾思奇对“两论”都做出了准切、通俗的阐述,搭建了哲学从神祕深奥的殿堂走向民众日常生活的桥梁。一、对《实践论》的阐发首先,关于文章开头的第一段话''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1]P41李达是以机械唯物论和旧唯物论为切入点来分析。他说,“马克思的唯物论,是辩证法的唯物论;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例如法国机械唯物论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是没有辩证观点的唯物论,即是形而上学的,或抽象的唯物论。前者是由自然领域扩

3、张到社会领域的唯物论,后者只是适用于自然领域的唯物论。前者是无产阶级的哲学,后者是资产阶级的哲学。两种哲学的基本差异的分歧点,是在认识论的基础上。”[1]P41接下来,他分别从辩证唯物论和抽象唯物论二者的认识论出发,详细地阐释了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同样是这段话,艾思奇的阐释显得更为生动、明白。他说:“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论,就不了解这一个真理,那些唯物论的哲学家,总以为人类的认识主体,好像是一面不动的镜子一样,只是消极的接受外界的影像,外界有什么东西,它就反映什么东西,而它对于外界则绝不会起什么能动的作用。这一种

4、唯物论的观点,和人类认识的真实情形是不一致的。事实上人的认识决不是像旧唯物论所了解的那样的一种固定在什么地方的,对于外界没有什么能动作用的镜子。”[2]P484接下来,他联系"和平土改”中不正确的认识转变为正确地认识的过程来论证实践是认识和真理的标准。对比二人的阐释风格,李达用词较专业化,而艾思奇的表达更趋向通俗。第二,关于感性认识的理解。李达对毛泽东的“认识的感性阶段,就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这句话的理解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接触于外界事物,外界事物反映于我们的感官,便发生感觉。许多感觉合流在一起之时,我们就得到关于外界

5、事物的知觉。当离开外界事物时,那感性知觉就在我们脑海中记忆下来,所留存的外界事物的各方面的、联系和属性等,以一个形象概括起来,就造出了关于外界事物的印象。至于经验,则是感觉的重复和积累。感觉、印象、经验等,都是外界事物的反映或肖像。印象之反映外界事物,比较感觉要深刻些、明晰些,这些感觉、印象和经验等,都只是感性的认识,是思维的材料。”[1]P58同样是这句话,艾思奇的叙述似乎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就像讲故事娓娓而来。他说:“感性认识就是对于一个个事件的表面的认识,有些人的脑子里有不少这种认识。你如果要他讲故事,他可以把自己亲身经

6、历的事件一段一段的讲个没完。可是如果你要求他把这些故事加以概括、联系,说出一套关于这些事件之所以发展变化的道路来,是感性认识的一般特点。这种认识是局部的、片面的,仅仅涉及事物的现象,而不能够深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内部关系或发展规律。'‘[2]P489不难看出,李达的解说适用于知识水准高的读者群阅读,而艾思奇的阐述更适合讲给普通民众听。第三,关于认识过程的阐释。李达的表述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步,属于感觉的阶段。我们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即是说,在生产与阶级斗争中,外界事情引起我们的感觉,因而发生知觉,构成印象。这感觉、知

7、觉、印象等,都是感觉的材料,是思维的材料。于是认识就进到第二步,即进到论理的阶段。我们就感觉的材料,实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就造出反映外界事情的普遍性的概念。”[1]P83因此,”认识过程,是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统一过程,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归结,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前提。两者互为条件,互相补充,互相发展,互相丰富其内容。两者具有有机的不可分离的关系,决不是各自独立的认识,其间决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用一句话说,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1]P84接着,他批判了唯理论和唯理论衍生

8、出的两种错误观念一一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同样的问题,艾思奇的解释是,“认识的必经的过程是:在实践中,第一步获得感性的认识,第二步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有了理性的认识,对于事物的认识才比较深入,比较全面。这样的步骤,是不能乱,也不能少的。我们这里所说的步骤乱,就是指那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