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96818
大小:177.21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10-23
《药渣与果渣等复合基质栽培食用菌新技术示范工程新建项目可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药渣与果渣等复合基质栽培食用菌新技术示范工程新建项目可研报告目录一、项目概要二、项目申报单位和协作单位的基本情况1、项口申报单位基本情况2、项目协作单位基木情况三、推广示范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内容四、项目建设背景五、项目的可行性六、推广转化的具体方案1、建设规模与内容2、技术方案七、项目实施地点及进度计划八、预期效益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3、生态效益九、经费支岀预算1、投资概算说明2、投资与资金筹措十、组织保障措施项目概要1、项目名称:药渣与果渣等复合基质栽培食用菌新技术示范工程2、实施单位:山西农科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3、项口负责人:
2、李彩萍4、项目实施地点:祁县西六支乡秦村5、项目建设规模、主要推广内容:(1)建设规模①示范白灵菇、杏鲍菇、黑木耳、肥鳞伞等各类食用菌菌棒10万棒。②技术培训12次,每次30人,合计360人次。(2)推广内容①门灵菇新型栽培基质药渣与果渣配制及栽培技术②杏鲍菇新型栽培基质药渣与果渣配制及栽培技术③黑木耳新型栽培基质药渣与果渣配制及栽培技术④肥鳞伞新型栽培基质药渣与果渣配制及栽培技术6、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项目计划投资35力•元其中菌棒材料补贴费用15万元技术示范及培训费用15万元,资料费、会议费、调研旅差费等5万元。申请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
3、广示范经费资助25万元。协作单位祁县秦村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投入10万元。7、效益分析通过实施10万棒黑木耳、白灵菇、杏鲍菇、肥鳞伞等儿个不同类型的食用菌示范栽培基地。经测算,新型栽培基质与棉籽壳栽培基质和比,每个菌棒可节省材料投资1.0元,10万棒就可节省支出10万元。采菇结束后,每个菌棒按平均产值4元计算,可实现产值40万元,一减一增可使合作社增收50万元,经济效益非常明显。二、项口申报单位和协作单位基本情况一项目巾报单位基木情况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坏境与资源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其前身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是山西省农科院
4、建所最早的研究所之一。截止2010年底,全所共有职工67人,其中科研人员58人,山职工总数的84.5%。科技人员小有研究员11人,副研究员13人,助理研究员22人,研究实习员12人。科研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7名、硕士学位的22名,担任硕士生导师的11名。另外,有30余人次先后赴国外进修学习。目前,我所拥有各种精良的仪器设备64台(件),价值超过12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达18台(件),仪器设备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全所下设4个研究室(土壤与环境研究室、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农业微生物研究室、分析测
5、试研究室)、1个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2个中心(土地复垦与叮持续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开发服务屮心)和4个办公室(所办公室、所财务室、科技开发室和技术推广室)。另外述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和“植物营养学”两个硕士授予点,口前由我所硕士生导师培养的研究生已达46人其中在读26人,已毕业20人。建所以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承担国家、部、省、院级研究和开发项目200多项,取得科研成果7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2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8篇、国家一级学报论文58篇,有一大批高新
6、技术产品研制开发成功,逐步形成了应用基础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并重的新格局。我所十分重视国际合作研究,先后与FI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1CA)、澳大利亚Melbourne大学、荷兰Wageningen大学、联合国环境开发署(UNEP)、俄罗斯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等机构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2009年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和山西省授予“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和“山西省国际合作基地”。近年來,我所根据农业产业的需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培育新的学科,在食用菌方面先后承担了省科技攻关计划“台党参复合基质栽培功能性食用菌的研究”、“肥鳞伞的人工选育与驯化研究”、“食用
7、菌无公害栽培技术模式的研究”等重大项口,承担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攻关计划“珍稀食用菌?洛巴伊口蘑栽培技术的研究”等项目,其中“肥鳞伞的人工选育与驯化研究”获得了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台党参复合基质栽培功能性食用菌的研究”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二项目协作单位基木情况祁县秦村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金500万元,合作社所在地位于祁县西六支乡秦村,是一家以特色种养,中约材种植、食用菌生产与经营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合作社。过去,秦村属于传统农业种植区,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为主,每亩地的最高收入超不过100
8、0元。2000年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宣传引导、政策支持下,村党支部、村委组织群众到屮药材、蔬菜种植区参观学习,发展中药材和绿色蔬菜种植。为解决菜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农民一家一户种植,生产主体分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