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苏秀10号水稻在沿淮稻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秀10号水稻在沿淮稻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优质中熟中粳稻苏秀10号在沿淮稻区的种植表现,根据示范种植经验总结岀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沿淮稻区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指导。关键词小熟小粳稻;苏秀10号;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沿淮稻区苏秀10号中熟中粳稻新品种是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院与东海守俊水稻研究所及江苏连云港市苏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利用秀水09〃丙0-502/秀水09组合回交选育而成(国审稻2010045)。近2年在沿淮稻区的建湖、射阳、阜宁、盐都、兴化、金湖等地布点示范种植,综合表现优界[1],该品种生育期适中、
2、高产稳产、岀米率高、稻米优质、售价高、抗倒性强、抗多种病害。1种植表现1.1农艺性状该品种国审生育期为156d,南移到沿淮稻区生育期缩短,移栽稻151d,宜播稻136d,比淮稻5号早熟5d左右,既可避开高温热害(产生大量空粧粒),乂可避免低温冷害(抽穗不结实或结实率降低)等气象性灾害及麻雀破浆等鸟类损害而造成的损失,这对沿淮稻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生态带尤为重要。同时便丁下茬大、小麦适吋种植,是稻麦连作双高产的理想品种。该品种国审株高为100cm左右,南移到沿淮稻区植株变矮,茎秆粗壮富有弹性,抗倒性强。2009—2010年沿淮稻区
3、苏秀10号水稻示范点周围的不少品种发生大面积倒伏,但该品种未倒伏。沿淮稻区水稻种植期内常岀现强降雨及台风暴雨气象性灾害,这对增收节支十分重要。该品种株型紧凑,分篥力中等,苗期长和清秀,穗长为16.3cm,平均每穗粒数为151.4粒(最大穗262粒),千粒重为24.7g,属中大穗型粳稻品种,熟期秆青籽黄,成熟度整齐。1.2品质抗性该品种国审恶白率为21%,垩白度仅1.5%,米色品莹腹白很小,胶稠度84mm,直链淀粉含量16.4%,蒸饭煮粥清香可口,味感好,深受食米者的喜爱,稻谷金黄、色泽好看,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该品种出糙率高,
4、达86.5%,整精米率高达71.9%,与淮稻5号、武育粳3号、华粳7号、淮稻13号相当,深受稻米收购者、生产商的喜爱,稻米售价高。该品种对稻瘟病ZD7、ZE3、ZG1均表现0级(免疫),对ZB10、ZC15、ZF1表现3级(中抗),穗颈瘟2级(中抗),对门叶枯病S—49—6、浙173、px079表现为1级(高抗),对KS-6-6表现为3级(屮抗),对MR(纹枯病)表现为3级(屮抗)、对条纹叶枯病表现为高抗,对稻曲病表现为屮抗,且黑条矮缩病轻。上述所举病害对沿淮稻区水稻产量的形成影响较大(轻者减产,重者绝收,而凡影响米质),该品种抗
5、病性好,能明显减少农药的施用量,是沿淮稻区生产无公害健康优质大米理想品种[2]。1.3产量及适应性该品种2008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高达9.5436t/hm2,比9优418增产3.1%(差异极显著),比豫粳6号增产19.8%(差异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产量高达9.4425t/hm2,比9优418增产6.8%(差异极显著),2年国家区试平均产量9.4935t/hm2,比9优418增产4.9%(差异极显著)。2009—2010年在沿淮稻区布点16处,平均产量高达11.26t/hm2,个别示范户(盐城市粮棉原种场
6、学滩1组夏朝锦)0.33hm2地,平均产量达12619.5、12318.0kg/hm2,年差异率不大,显示出苏秀1()号水稻不仅高产而且稳产,增产潜力大,是沿淮稻区丰产的首选品种z-o该品种经审定适宜在江苏淮北、河南沿黄和豫南釉改粳稻区、山东南部、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近2年在江苏沿淮、苏中等地引种,作移栽(人工、机插)稻、直播稻种植成功,并且实现高产稳产的口标,是近年來中熟中粳水稻中综合表现较为突出的品种。2高产栽培技术2」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落谷时间人工移栽应适当推迟到5月上中旬,机插秧宜在5月中、卜•旬,移栽秧龄35d左右。
7、直播稻最佳落谷期为6月上旬,最迟应在6月20日前播完,以期9刀中旬齐穗,10月下旬成熟,确保扬花灌浆期少受高温热害、低温冷害的危害⑷。移栽稻苗床用种量为600〜675kg/hm2,人工移栽株行距10cmx23cm或10cmx30cm,每穴3〜4苗,栽34.5万〜37.5万穴/hm2,基本苗90万〜120万根/hm2;机插秧株行距13cmx32cm,每穴4〜5苗,栽30万穴/hm2左右,基本苗114万根/hm2左右;直播稻用种量75〜90kg/hm2,基本苗300万〜360万根/hm2,以期成穗367.5万~390.0万穗/hm2,
8、从而实现1.2t/hm2的目标产量。2.2科学灌水,合理施肥移栽秧要浅水浅插、寸水活棵、浅水促分藥、无水上水,九叶期基本封行(预期计穗90%左右时)及时控制无效分葉,晒出要轻搁、分次搁出,以后干湿交替,抽穗后间歇灌水,保持根壮叶旺,灌浆期不可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