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对策实证探究

苏南地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对策实证探究

ID:44594946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3

苏南地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对策实证探究_第1页
苏南地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对策实证探究_第2页
苏南地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对策实证探究_第3页
苏南地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对策实证探究_第4页
苏南地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对策实证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南地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对策实证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南地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对策实证探摘要:经济转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制造业的更新与升级。苏南地区作为中国部分优势制造业的集聚地区之一,其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内生、持续、健康发展。考察技术创新链中的技术型员工、资金这两种技术创新统辖要素的互动作为逻辑主线,在此基础上对苏南三市(苏锡常)的制造业产出、制造业就业人数和三市的高等职业院校历年毕业生人数构建C-D生产函数并进行检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揭示了技术型员工在苏南地区现有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制造业;技术创新;苏南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

2、0034-03引言技术创新是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包含多种要素的动态过程。对于其要素构成,按照安同良的观点,可以分为七个类别,统称为6M1模式,即:(1)原材料(Materials),简记为Ml;(2)工具(Machines),简记为M2;(3)管理(Management),简记为M3;(4)对各种技术及技术产品的需求(Markets),简记为M4;(5)技术人员、技术工人(Manpowers),简记为M5;(6)资金(Money),简记为M6;(7)信息(Information),简记为I。文献[1]认为,在这七大要素中,技术人员M5、资金M6、信息I可以容纳前三个要素,故统

3、称为统辖要素;相对应地,前三个要素便被成为结构性要素。如上七个要素构成了技术创新的技术链,它象征着一切企业技术创新的循环过程。“6M1I模式”,我们不难发现在统辖要素中,技术人员、技术工人(M5)与信息(I)一道在统辖要素中支配着原材料、工具、管理者三大结构性要素(M1~M3),为产生技术创新的需求(M4)而服务。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在企业技术创新领域,一切有关“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由"人”的因素来拉动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方法和路径是必要的。技术创新是制造业企业生展的重要一环,在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可行路径时,不妨将企业中的“人”的因素纳入研究范围,进而

4、我们可以借助复杂系统研究领域中的自组织的相关理论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可行的方法。苏南地区是中国优势制造业的集聚地,其制造业的升级与所牵涉到的产业技术创新不仅仅对该地区经济的内生、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一事实,因此,将苏南地区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链中有关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这样一个“统辖要素”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是十分必要的。一、文献综述技术创新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里首次提出。在其之后的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可分为三大学派并不断得到发展和扩充:20世纪70年代后,凡-希波尔(1980)提出“第二代”技术创新范式将企业与用户、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共生

5、关系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强调技术创新过程中所存在的“黏着信息”;同时,纳尔逊(1977)、温特(1982)和多西(1982)在各自的研究著作中阐述了同样的道理一一技术创新活动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活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的活动;弗里曼(1987)首次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NIS)理念;兰德维尔(1988)成功地以实证研究的形式证明了NIS系统的存在性,象征着'‘第三代”技术创新范式的出现。另有国外学者对中国企业技术的创新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Linden(2004)指出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技术因素:二元制产业格局,中小企业和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扩散。RajaIranSab

6、ir和RajaMoazzamSabir(2010)通过对比投资驱动与技术拉动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来分析国家技术创新政策的有效性。中国学者对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和区域技术创新课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傅家骥(1992)为代表,从理论上探讨了技术创新的诱因、概念和类型。柳御林(1998,1999)将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已有理论运用到了中国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的实践中,先后出版了《国家创新系统:现状与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1999)》等著作,在著作中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历史和未来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张凤和何传启(1999)在详尽分析国家创新系统的演化机制的基础上,对完善中国的国家

7、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了论述并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胡志坚(2000)在国别比较的基础上对已有理论的长处和短处进行了综合分析。莫琦(2007)在对分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行AHP分析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讨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区域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其研究结论很好地支持了“多区联动”式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假说。郭韬(2008)针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动力系统和阻力系统分析了其内容和过程,并基于涌现性系统(CAS)通过SWARM软件进行自组织数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