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ID:44592751

大小:958.48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23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形成耕耙技术。(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3)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2.手工业(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2)制瓷业①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②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③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3)纺织业①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②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3.商

2、业(1)发展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2)“市”的特点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②市与民居严格分开。③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和闭市。(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临安等。(4)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易错易误 “三教合一”并未动摇儒学正统地位魏晋时期,

3、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唐代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这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只是三教融合、并存的特点。2.科技(1)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2)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等。(3)农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3.文化(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①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的促进。②代表诗人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唐:白居易创作大量讽

4、喻诗。归纳总结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3)晚唐时期,诗风凝重忧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2)书法①阶段:魏晋前处于自发阶段,以后进入自觉阶段。②成就类别特征代表人物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魏晋钟繇、王羲之;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等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东晋王羲之、唐

5、朝颜真卿轻巧识记 书体演变及其特点(3)绘画时期特点成就魏晋总结出精辟的绘画理论,注重“以形写神”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隋唐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北魏孝文帝改革(选修1)1.背景(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2)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3)宗主督护制威胁中央集权。(4)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影响。2.内容措施具体内容意义均田制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三长制设邻、里、党三

6、长,直属州郡,负责检查户口,征发徭役和兵役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考核官吏政绩决定任期;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吏治有所好转迁都洛阳493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政治上,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经济上,满足了对粮食的需求;军事上,远离了北方的骚扰,稳固了政权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促进北魏的封建化,加快民族融合3.作用(1)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与繁荣。(2)加速了北方各族政权封建化。(3)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考点一 魏晋至隋唐时

7、期的经济1.屯田制(曹魏时期)国家以军事强制形式要求士兵或农民垦种荒地,生产军粮或征收田租的土地制度。屯田制对解决军粮供应、安置流民和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均田制(北魏到唐朝前期)在不触动原私有土地的基础上,把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农民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的一种土地管理制度。均田制的推行是以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为前提的,并没有取消土地私有制,更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均田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国家兵役、徭役的征发和国家的财政收入;但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佃农,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强。唐德宗建

8、中元年(780年),实行两税法,均田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