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玲用手来测量 教学 设计

王双玲用手来测量 教学 设计

ID:44591224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王双玲用手来测量 教学 设计_第1页
王双玲用手来测量 教学 设计_第2页
王双玲用手来测量 教学 设计_第3页
王双玲用手来测量 教学 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王双玲用手来测量 教学 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三课《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德惠和平中心小学王双玲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3课《用手来测量》。科学概念目标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认同感。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3、认同以图表的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4

2、、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教学过程一、聚焦:测量使比较更准确1、问题引入同学们,老师想知道我们的课桌的高度,谁能告诉老师该怎么办?(找两名同学说一说)生1:用尺子量。生2:除了用尺子量,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思考,师相应指出)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就连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呢。那么,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可以当做测量工具呢?我们又是怎样用他来测量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一

3、下“用手来测量”。(板题)2、认识手指名称。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手指。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像老师一样,跟着老师说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3、聚焦主题用课件介绍“拃”。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用“拃”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沿用至今。那什么是“拃”呢?通常情况下,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跟老师说两遍“大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就是‘一拃’”。二、探索:测量桌子的高度1、预测桌子的高度相当于多少拃。刚才我们认识了“拃”,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最后预测一下桌子的高

4、度相当于多少拃。”2、请几位同学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教师相应指出,每次测量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通过这几位同学的测量,你发现了什么?用手直接测量桌子的实际高度很不方便,误差也很大。下面我们可以借助测量纸带来测量。3、匹配一条测量纸带。(老师请一名同学帮助演示测量方法。)老师需要一位同学的帮助,谁愿意?在老师测量的时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下面请同学们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把你的测量结果记录在我的课堂活动记录上。(

5、老师发测量纸带和课堂活动记录)学生测量活动,老师适时指导并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1)用相同的手指测量;(2)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3)在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2、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将测量完的同学的纸带粘贴在黑板上。三、研讨1、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纸带,我们看看大家的测量结果,请同学们跟老师一同来记录这几名同学的测量结果。看看我们的测量结果和我们的预测的结果差不多。教师提问“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大家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你是如何知道的?”生:不一样,通过比较知道的。问“是什么原因

6、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比较纸带上的拃的标记,他们有什么不同?”2、引导学生概括:(1)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2)是否使用了同一根手指测量;(3)是否做到了一拃紧连着一拃;(4)每一拃的长度是否相同;(5)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你说的太棒了,同学们鼓掌给他鼓励。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大家鼓掌鼓励鼓励自己。四、总结拓展我们学会了用手来测量,老是想知道自己的腰围是多少,怎么办呢?能不能用手来测量?同学们做的太棒了,我们的身体除了手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我们还可以

7、用脚来测量,今天放学后请同学们用我们身体的不同部位对房间、家具进行测量绘制如下图所示的家庭尺寸图。五、板书设计用手来测量预测测量结果我的课堂活动记录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姓名:日期:我的预测(拃)第一次测量结果(拃)第二次测量结果(拃)我的课堂活动记录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姓名:日期:我的预测(拃)第一次测量结果(拃)第二次测量结果(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