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沸腾制粒技术 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流化床制粒经验分享最近做了好几个项目都是涉及流化床制粒的,通过项目的开展和相关资料的阅读对流化床制粒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整个总结分为设备篇(简单介绍一下流化床的关键部件)、物料篇(主要介绍流化床制粒所用的各种粘合剂)、工艺篇(对流化床制粒的几个过程进行分别介绍)以及其他一些常见问题。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站友指正和补充。1.设备篇一个完整的流化床设备包括了空气处理单元、物料槽、扩展槽、过滤袋、喷液系统(粘合剂制备罐、蠕动泵、喷枪)和控制系统等部门组成,对其中关键的几部分进行说明:空气处理单元:流化床制粒所用的空气必须经过过滤和除湿(加湿),这里特别要强调
2、的是除湿(加湿)装置,空气的湿度对流化床的制粒效果会有显著的影响,在不同的季节,空气的湿度显著不同,冬季1度露点相当于每kg空气中还有4g水,而夏季20度露点相当于每kg水中含有15g水,如果没有加湿或除湿设备,那可能导致工艺的重现性差。露点温度并不是越低越好,低了物料容易产生静电影响最终收率,还会导致LOD偏低;太高会延长干燥时间,一般建议控制进风露点在8-10度左右,10度露点温度相当于每kg空气中含有8g水,对于细粉率极高的物料,可见采用15度左右的露点温度,可以有效降低静电和保证流化状态。物料槽:物料占物料槽总体积的35-90%最为合理,粉末制粒后得到的颗粒与起始粉末的堆密
3、度会略有升高,但是差异不大,所以只要保证开始投料量处于物料超最佳体积范围即可。物料槽的底盘开孔率非常重要,它决定了物料流化时的压差,开孔率一般为12%,底盘的孔径一般为100μm.喷枪:液体在经过雾化后溶液体积扩散1000倍左右,喷嘴的口径大小一般对制粒效果没有太大的影响,溶液型粘合剂建议使用小口径喷嘴,混悬液和淀粉浆建议使用大孔径喷嘴。喷嘴的数量常见的有单喷嘴型,三喷嘴型和六喷嘴型三种,但是要注意多喷嘴型时每个喷嘴的喷液范围不可重叠,否则会造成粘合剂局部过量。过滤袋:常采用聚酯材料,一般为20μm的透过率,最小可达到3-5μm,目前也有金属过滤器,在制粒时通过压缩空气反冲出去上面
4、的物料粉末,每个过滤器都配有冲洗喷头,可实现在线清洗。版主大宋留言:多谢经验分享!2.物料篇主要是想介绍一下流化床制粒所用的粘合剂(1)淀粉浆:在流化床制粒时,淀粉浆的浓度一般建议在8%一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淀粉浆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差别非常大,所以用蠕动泵喷液时的速率也会不同,这边有个参数可供大家参考,建议将淀粉浆加热至82-86度时停止加热,整个制粒过程中始终保持温度大于60度。如果觉得淀粉浆的粘度低,可以采用混合粘合剂,如6%淀粉浆+3%PVP.(2)预胶化淀粉:可以部分溶于冷水,建议浓度5-8%,也可以直接以粉末形式加入处方中,以水作为润湿剂制粒,但是与液体形式相比要达到相同
5、的粘合效果需2-4倍量(3)PVPK30:溶于水or乙醇,浓度范围5-30%,流化床中常用浓度为20%,也可直接加入粉末处方,用水或乙醇作为润湿剂进行制粒,但是达到相同粘合效果所需用量需大大增加。使用PVP作为粘合剂需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含PVP的片剂在储存后通常会变硬,所以适合于泡腾片or咀嚼片,而是PVP具有较强的引湿性,如果要避免这一点,可以使用PVP的衍生物,如BASF的VA64和ISP的S630,它们的粘性同PVPK30,但是吸湿性大大减小。(4)PVPK90:常用浓度为3-5%,配制时溶解速度较慢,制备的颗粒粒径大,硬度大,不是特别常用。(5)HPMC:通常使用的是低粘
6、度型号,常见的有Dow的E3和E5,日本信越的pharmacoat603和606,常用水或者水/乙醇作为溶媒,常用浓度10-15%,如果以水为溶媒可以先将HPMC分散于80-90度热水中,搅拌均匀后加冷水溶解。以水/乙醇混合溶媒可先分散于乙醇中,在加水稀释溶解。3.工艺篇流化床整个制粒过程主要分为四个步骤:物料预热、喷液、干燥和冷却,各过程描述如下:(1)物料预热:其实在物料预热之前还有空机预热,空机预热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流化床开机初始的进风风量一般都不稳定,通过空机预热让设备运行一定时间后可以保证该参数趋于稳定,避免参数不稳定对后面物料预热造成不利影响;二是通过机器预热,可以
7、大大减少物料预热时间,提高效率。物料预热阶段的参数设置建议:开始物料细粉率极高、静电也比较大,建议在保证物料流化状态下采用较低的进风风量,流化床的抖袋频率尽可能高一点;以物料温度作为程序的跳转点,跳转点的物料温度因产品性质和生产批量的不同略有不同,一般是在45-50度。(2)喷液:建议每次进行流化床之前,特别是首次使用一种粘合剂时,先进行喷液测试,记录喷液曲线,即蠕动泵上的标示数对应的喷液速率;观察在设定的雾化压力下粘合剂的雾化状态,判断标准:雾化喷液时,手掌与喷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