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包装论文

物流包装论文

ID:44556436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物流包装论文_第1页
物流包装论文_第2页
物流包装论文_第3页
物流包装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物流包装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物流包装论文浅议绿色物流中包装绿色化发展绿色包装不但可以减少节约资源、优化生产环境,而且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快企业发展,还有利于促进对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本文深入分析了绿色包装的内涵,找出合适的绿色包装的材料,并提出了实现绿色包装的措施。绿色包装绿色物流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坏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绿色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索主要由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流通加工、绿色仓储构成。但其中包装是物流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一、绿色包装的内涵1.绿色包装的概念所谓“绿色包装”,是指对

2、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它的理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保护环境,另一个就是节约资源。这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2•绿色包装的原则许多发达国家把绿色包装概括为按“4RID”原则设计的包装,GIJ:(1)Reduce(减量化)。即在保证保护产品质量、方便产品流通及储藏和促销等基本功能的条件下,尽量减少保证材料的使用。(2)Reuse(可重复使用)。即不易废弃可以再利用的容器和包装制品,常见的如酒瓶、装运箱等,但更多的是物流包装制品。(3)Recyle(可回收再生)。即把废弃的包装制品回收处理再利用。比如再生铅笔

3、等。(4)Recover(可获得新价值)。如将废弃木质、竹制包装制品通过焚烧获取能源和燃料。(5)Degradable(可自行降解)。即可生物降解、腐化消除污染,最终不形成永久垃圾,进而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二、绿色包装材料常见的绿色包装材料有以下四种:(1)重复再用和再生的包装材料。如啤酒、饮料、酱油、醋等包装采用玻璃瓶反复使用,聚酯瓶在回收之后可用两种方法再生-―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2)可食性包装材料。以植物多糖或动物多糖为基质的可食性包装,主要有淀粉膜、改性纤维素膜、动植物胶膜、壳聚糖膜等。(3)可降解材料。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既具有传统塑料的功

4、能和特性,又可以在完成使用寿命之后,通过阳光中紫外光的作用或土壤和水中的微牛物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和还原,最终以无毒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4)纸材料。纸的原料主要是天然植物纤维,在自然界会很快腐烂,不会造成污染环境,也可冋收重新造纸。在国际商品流通上,被广泛用于蛋品、水果、玻璃制品等易碎、易破、怕挤压物品的周转包装上。三、实现绿色包装的措施1•加强环境标准建设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健全我国的环境标志制度,高起点开展认证工作。我国的环境标志制度产品种类较少,远不能满足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只有顺应这一国际潮流,釆用积极有效的手段

5、迎头赶上,才能从根木上保护屮国的外贸利益。在典型引路的同时,普及这项标准体系。此外还应及早研究国际环境标准,可以通过行政立法程序将该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与该国际标准有关的国内配套法规亦应尽早制定。2•企业应转变绿色包装观念从市场导向型,销售增长、利润增长为目标的包装观念转变为向消费者健康和社会坏境安全为导向的绿色包装观念。切实把环境保护和消费者安全放在首位,而不仅仅是为了消除贸易壁垒而使用绿色环保包装。3.科学、合理的包装设计在包装设计方血应从材料选择、结构功能、制作过程、包装方式、储运方式、产品使用和废品处理等诸多方面入

6、手,全方位参考资源的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办法。在设计屮始终贯穿节约的原则,尽可能降低能耗、便于拆卸、使材料和部件能得到再循环使用。如果包装上刻意的附上一些环保标志和环保图片・,就会刺激消费者的大脑,提醒消费者不要乱丢弃包装废弃物。(1)包装大型化和集装化。这种途径有利丁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筹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2)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

7、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再生处理可以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为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可以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4•加大包装人才培养包装设计、技术和材料、工艺的创新要求我们必须要加人人才培养的力度。目前我国包装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级专业人才非常缺乏,是我国包装技术创新能力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应改变我国包装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和模式,完善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资格认证等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和认

8、证体系,加大对包装人才的培养力度。参考文献:[1]骆光林:绿色包装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李志强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