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流动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ID:44550577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3

流动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_第1页
流动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_第2页
流动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流动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流动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流动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背景:流动儿童是流动人口中特殊群体,有着其独特的成长性,体现着深远的社会变迁意义,对流动儿童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反映他们真实的生存和教育条件,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流动儿童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促进流动儿童的牛存、保护、发展和参与各项权利的平等实现。为准确了解和学握我市流动儿童的牛存、教育和发展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保障我市流动儿童的合法权益,**市妇儿工委对全市流动儿童状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通过慕层工作汇报、发放调查问卷、与流动儿童面对面访谈等形式,对全市流

2、动儿童的数量和基本特征进行全面的了解,探究和探讨流动儿童生存发展屮所而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一、全市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全市户口不在**的0-16周岁在校学生24497人,流动儿童较为集屮的地区为后巷镇,共有流动儿童4708人,流动儿童來自全国各地的农村,随家庭流动,在**多属长期居住,而非“短期滞附”o流动儿童中,男女各占58.3%和41.7%。大多数流动儿童认为来到**后,生活坏境、教学条件比老家要好,与家乡学校的老师相比,**的老师教学方法更为恰当,对学生更负责,学校的管理也比较规范。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流动儿童在学习、

3、品行、性格、心理健康等方面与**木地儿童相比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出普遍生活质量低,学习成绩差,存在道徳认识模糊,品行偏差、心理异常,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流动儿童那是问题儿童,流动生活同时也教会了孩了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许多流动儿童表现出果断、坚韧、独立自主、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他们在同伴群体的帮助下快兀而健康地成长着,也有许多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所以,我们既不能过分渲染,把流动儿童看成是“问题儿童”、“可怜儿童”,造成这部分儿童的心理压力,乂不能轻视这一群体中潜在的或已产牛的一些问题,对他们釆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二、存在的

4、主要问题(-)教育问题1、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是工人或小商贩,因忙于生计,疏于对孩了的关爱,无法关心到了女各方面的发展悄况。重养轻教,平时只能给予孩了生存所需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关注的很少。教育子女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致使流动儿童的学习得不到冇效的督促和引导。2、流动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学习上,流动儿童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口觉性,作业不规范、I泻潦草。在个人•卫生上,调查显示有10%以上的流动儿童不能坚持每天刷才洗脸。在生活习惯上,流动儿童日常生活生活秩序混乱,没有科学的安全防范意识。在饮食上,不注

5、巫合理的饮食规律利健康的饮食卫生,身体各项发育指标不理想;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些流动儿童见到老师和长辈不了理睬;同学之间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3、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性格缺陷、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学习障碍五方而,其中又以性格缺陷、行为障碍最为突出。与普通儿竜相比,流动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悄绪消极,在性格上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甚至还有一部分孩了山于对不良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缺乏认知能力,受外來不良社会因素影响成为了“问题孩子”。(-)家庭问题

6、1.流动儿童的学习环境简陋。调查数据显示,有39.58%的流动儿童在家没有自己的学习书桌,只能趴在饭桌、小椅子上学习,或在床上写作业。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中,家里一旦來了客人,学生就根本找不到可以写作业的地方,有的连睡觉也无法保证。2.流动儿童家务负担繁重。大多数流动儿童在课余时间都要帮父母做家务。调查发现,流动儿童12成为家中的重要劳动力,他们承担了许多家务活,以便父母能全身心地去外面挣钱。像准备全家人的一口三餐、洗全家人的衣服等,都是尚未成年的他们必须承担的家庭责任。还有许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帮父母做丁、打杂,晚睡早起。3.流动儿童课余

7、生活单一。因家长工作时间比较长,与本地儿童放学后可参加兴趣小组或各种沪习班,玩电脑、上网等活动相比,流动儿童生活的社区很少有公共休息场地,他们每天放学Z后只能写作业或者做家务。数据显示,只有10.42%的流动儿童参加过兴趣班的学习。4.流动儿童常常被家长当成出气筒任意打骂。流动人口在外打工,常常会面临雇主的无理要求,还要承担家庭经济负担、当地人歧视等巨大压力。回到家中,只要孩了稍有不听话或者表现不好,很容易就会被家长“暴打”以发泄心中怨气。不少家长对孩子学业要求过高,坚持认为“不打不成器”,只要孩子学习成绩稍有下降,就会遭到家长的打

8、骂。三、产生原因1、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0—6岁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错过对孩了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