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4582
大小:4.60 MB
页数:106页
时间:2017-12-01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召公谏厉王弭谤一、单项选择:1.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是(C)A:《左传》B:《春秋》C:《国语》D:《尚书》2.《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中构成富有民主性精华的命题是(A)A:防民之口,甚于防川。B:川壅而溃,伤人必多。C: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D:为川者决之使导。3.下列的比喻是说明压制民众言论自由的危害性的是(C)A:为川者决之使导。B: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C:川壅而溃,伤人必多。D: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呼生。4.“道路以目”出自(B)A:《战国策》B:《国语》C:《论语》D:《左传》5.《
2、春秋外传》是下列那部史书的别称(D)A:《左传》B:《春秋》C:《战国策》D:《国语》6.下列句子不属于类比说理方法的是(B)A:为川者决之使导。B:为民者宣之使言。C: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国语》的成书年代(A)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8.《国语》一书主要反映的思想(B)A:儒家的崇礼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C:道家的无为思想D:法家的法制思想9.《国语》一书偏重(A)A:记言B:描写战争C:叙事D:说理10.《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主要的论证方法(C
3、)A:归纳论证B:演绎论证C类比论证D比喻论证。二、翻译1.厉王虐,国人谤王。翻译:厉王残暴,国都的人指责厉王。2.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翻译:召公禀告厉王说:“人民不能忍受你的政令了。”3.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翻译:国都的人不敢说话,在路上用眼睛示意。4.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翻译:我能消除指责,他们不敢说话。5.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翻译:因此治理江河的人挖掘河道疏通河流,治理民众的人应该广开言路让人民说话。6.是障之也。翻译:这是遮蔽人的啊!7.是以事行而不悖。翻译:这样是让8
4、.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翻译:从口中说出来的话,是关于兴败的啊!1.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翻译:遵循有利的行为并为失败作准备,这是使财用衣食富裕的原因啊?2.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翻译:人们在心中考虑并从口中说出。在心里考虑清楚并付诸行动,怎么能够堵住呢?如果堵住老百姓的口,那能够支持你的又有几个呢?一、阅读理解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
5、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贤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近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呼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1.解释选文中带横线文字的含义弭谤(消除指责)行善()与(支持)2.“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用的什么论证方法?说明怎样的道理?3.召公认为
6、为君者应该怎样治国?季氏将伐颛臾一、单项选择1.“既来之,则安之”出自()A:孟子《寡人之于国也》B:《论语•季氏将伐颛臾》C:培根《论学问》D:鲁迅《灯下漫笔》2.晚年致力整理“六经”,对传播和保存我国古代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作家是()A:孟子B:老子C:孔子D:司马迁3.《论语》的内容是()A:孔子的言论B:孔子的言行C:孔子及弟子的言行D:孔子及弟子的言论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B:既来之,则安之C: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D:无乃尔是过与5.“祸起萧墙”
7、成语源自()A:《召公谏厉王弭谤》B:《冯谖(xuan)客孟尝君》C:《季氏将伐颛臾》D:《秋水》6.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下列论据不是用来反驳论点的有()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C:君子嫉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7.下列诸子散文在属于儒家经典著作的是()A:《论语》B:《墨子》C:《庄子》D:《老子》8.下列不属于《季氏将伐颛臾》中的成语的是()A:既来之,则安之B:祸起萧墙C:季孙之忧D:五十步笑百步9.下列属于对话体驳论文的是()A:《寡人之于国
8、也》B:《季氏将伐颛臾》C:《答司马谏议书》D:《论毅力》10.下列不属于类比说理方法的是()A:虎兕出于柙B:龟玉毁于椟中C:陈力就列,不能者止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一、翻译题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无乃尔是过与?3.陈列就列,不能者止。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5.君子嫉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6.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7.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8.邦分崩离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