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地质概述

永安地质概述

ID:44544647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永安地质概述_第1页
永安地质概述_第2页
永安地质概述_第3页
永安地质概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永安地质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永安地区情况概述姓名:学号: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永安区位情况概述永安市位于闽中偏西,闽中大谷地南端,沙溪河中游地段,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大约界于东经116。56二117。47",北纬25°33!-26°12',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约71公里。东靠人田县,西邻连城、清流,南毗漳平、龙岩,北接三元、明溪。市屮心距三明市区50公里,离福州340公里,到厦门360公里。永安是闽西北交通枢纽,鹰厦铁路贯穿其中,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境内的205国道和305省道可便捷通往闽东南沿海和省外。永安煤矿斑竹坑北井田情况概述永安煤矿斑竹坑北井

2、田位于永安县城北西70度,直距13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7°13/07"—117°15/00",北纬26°01’15"一26°02/30"。北井田属于斑竹坑井[□的一部分。其中北井田含煤层主要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其次为上二叠统翠屏山组,共含煤67层。北井田构造为北西倾的略带波状起伏的单斜,地层平均倾角32。o火成岩鮫发育。构造属于屮等到复杂类型。水文地质条件属于简单到屮等类型。井田地质井田内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上统文笔山组、龙潭组、翠屏山组、大隆组,三叠系下统溪口组等。【一】地层一、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分布在井田东南角,为正常浅海相地层

3、。由一套灰一灰黑色块状石灰岩组成,夹少量燧石条带,含双园海百合茎化石。顶部8—9米为钙质粉砂岩夹薄层泥灰岩,在钙质粉砂岩与砂岩之间,有1米左右岩性破碎,大量方解石穿插,而成角砾状。厚度大于22米。二、二叠系上统(-)文笔山组地表出露在井[□东南和,为正常浅海相地层。岩性以深灰色薄层状泥岩、细粉砂岩为主,夹少量薄层细砂、粗粉砂岩、钙质砂岩。顶部20余米粒度较粗,常为粗、细粉砂岩为主,见砂质条带,缓波状水平层理发育。风化后为紫红色、粉红色、略带丝绢光泽。含少量黄铁矿、菱恢矿、粉砂质结核和黄铁矿化虫迹化石。局部地段含较多植物碎用化石。动物

4、化石稀少,在泥质中见冇双园海百介茎、戟贝、瓣鲤类、螺类和菊石等化石。而H•下部含煤1层,厚度为0.29米。(二)龙潭组地表出露在井田的东南部。是一套以海退为主的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全厚660米。下部为细砂岩与粉砂岩互层,旋冋性好,含煤3—6层;屮部以细粉砂岩和泥岩为主,夹石英细砂岩、钙质砂岩,旋冋性差,一般不含煤;上部为石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交互出现,旋回性好,含煤46层左右,是本井田主耍含煤段。龙潭组与文笔山组为渐变过渡关系,其界线以由下而上笫一次出现厚度大于3米的细砂岩卜-界为界。根据沉积相、旋回结构和含煤性,龙潭纟R可

5、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和永安煤矿各井田特征基本一致,但本井III位于矿区东北部,岩相、厚度、化石均有一定的变化。(三)翠屏山组为龙潭组盖层,地表广泛出霜在井田屮部和北部。全为陆相沉积,由一套含菱铁质鲫粒的粉砂岩夹厚层石英砂岩组成。厚度440米。风化后呈灰白色、灰绿色、土黄色、紫红色,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含煤106余层,多为煤线,仅底部1层为不稳定可采。本组M龙潭组的界线,为了和南井ED—致,划在一号标志层Z上0号煤层Z下的砂岩下界,与木矿区个井田的翠屏山组底界不一样,本矿区其他井田翠屏山组的底界划在0号煤层之上14米左右含燧石角砾的砂岩下

6、界,特此说明。本井III的翠屏山组底界砂岩为厚层状,致密坚硬,层面有密集的麻点,具缝合线构造,厚度3米左右,层面及厚度均很稳定,下有一号标志层,上冇2号煤层,易于掌握。根据岩性组合,化石特征和含煤性,翠屏山组划分为三个阶段。(四)大隆组分部在井HI北部鸠驾村附近的铁路沿线。有滨海一浅海相地层组成。全厚约100米。根据岩性和化石特性可以划分为三部分。大隆组与翠屏山组为渐变过渡关系,其界线以不见鲫粒、出现第一层海相动物化石Z下的薄层细砂岩层底界为界。三、三叠系下统溪口组分布在井田北部鹅驚村附近。出露不全,仅见下部层位,以铁路剖血露头最好

7、。为正常浅海相沉积,岩性单调,由一套中一薄层状泥岩、粉砂岩和钙质粉砂岩组成。其颜色因此风化程度不同而显示不同,下部为砖红色、紫红色、浅紫灰色、灰色,上部为青灰色、黄绿色、夹灰白色。水平层理发育。在风化后色调很浅,具红白相间的丝纹状微层理的钙质泥岩和钙质粉砂岩中含丰富的克氏蛤、真形蛤和菊石化石,一个个介壳密集的扌II在层而上,往往形成介壳层。【二】构造本井[□位于加福复式向斜东翼北段,其棊本构造为一北西倾的略帯波状起伏的单斜。地层走向NE,但2线以北走向NEE,至井田的东北角定向转向SE,地层平均倾角32°。褶皱除西部和东北部较强烈外

8、,一般不发育,仅在断层附近有小的褶Illi,褶Illi轴向基本与地层走向一•致,西部NNE,中部NE,东北部NEE。断裂分布在东南部和北部,其走向也与地层走向近于一致,西部和南部的走向NE,北部和东北部的走向EW至SEE,呈“S”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