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38517
大小:48.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23
《江苏省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行动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共无锡市委文件锡委发(:2017〕20号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智能制造三年(2017—2019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各市(县)区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市各人民团体,市各直属单位:现将《无锡市智能制造三年(2017-2019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2017年3月28日无锡市智能制造三年(2017—2019年)行动计划智能制造是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市的战略选择,是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在新的起点上重振无锡产业雄风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
2、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大力推进全市智能制造加快发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特制定本计划,实施期为2017-2019年。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及江苏行动纲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产业强市和“四化”意见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推进智能车间(工厂)建设和提升智能装备制造水平为重点,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示范带动,分类分层、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着力推动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智能化,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加快提升全市智能制造整体水平,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全
3、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二)主要目标到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高,智能装备应用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水平显著提升,力争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先行区,协同创新标杆区,加快把无锡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强市。——技术装备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和系统软件,研制一批国产化的成套智能装备和高端关键零部件,新增首台(套)重大智能制造装备及生产线15个左右。全市智能装备占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逐年提高,新增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1个。——制造水平提升。全市新增使用工业机器人900台,重点行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
4、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200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制造。——试点示范效应。全市新增省级以上示范智能车间30个,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示范试点企业35家,推动一批智能工厂建设,创建一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经济质量效益。全市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以±o新增省级以上品牌240个,其中国家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8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2件。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4%左右。二'主要行动(一)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开展“千企技改”装备升级行动1.推进智能车间(工厂)建设。引导企业加快建设智能车间,鼓励企业运用智能化装备和智能传感器、工业软件
5、、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品,推动生产设备互联,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售后服务中的深度应用,创建30家省级以上示范智能车间(工厂)。鼓励车间建设有基础、自身发展有意愿、行业示范有代表性的企业,围绕''设备互联、数据互换、过程互动、产业互融”目标,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在机械、电子、汽车、纺织、医药、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的企业中,选择一批车间,开展市智能车间评定和推进工作。编制示范智能车间应用案例,召开示范智能车间现场推广会,发挥示范智能车间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在其行业内加以推广。(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信电局、各市(县)区政府)1.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化改
6、造。根据行业特点,引导不同行业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升级,积极推进市千企技改装备升级行动,三年内重点滚动推进300个智能制造技术改造项目,建立各具特色的智能制造模式。在装备、电子信息、轻工等离散制造行业,在关键环节和关键工序推进智能制造单元、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基础数据共享;在化工、建材、冶金、纺织、医药食品等流程制造行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围绕建设示范智能工厂进行信息化改造,提高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和机器设备网络的互联互通集成能力。(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信电局、各市(县)区政府)2.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
7、。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培育建设面向工业企业,可集成部署各类工业云服务能力和资源的平台,推进在线设计研发、协同开发等工业云计算服务;支持制造企业构建面向生产制造流程的无线传感网、智能控制网、视频监控网、物流配送网等工业应用网络,将传感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系统、物流设备等进行连接与集成,逐步实现人与机器、机器之间、工厂之间互联,推动个性化定制、远程监控、智能产品服务等全新制造和服务模式,三年内35家企业入选省级制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