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横波地震勘探解释初探

浅层横波地震勘探解释初探

ID:44529532

大小:990.6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3

浅层横波地震勘探解释初探_第1页
浅层横波地震勘探解释初探_第2页
浅层横波地震勘探解释初探_第3页
浅层横波地震勘探解释初探_第4页
浅层横波地震勘探解释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层横波地震勘探解释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层横波地震勘探解释初探摘耍:经过采集处理地震数据,得到天津塘沽地区横波时间地震剖而和深度地震剖面,对比钻孔得到的速度、柱状图等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地质解释。关键字:横波,地质解释,吋间剖面,深度剖面。正文:与纵波相比,横波具冇波速低、波长短(软土地区通常为纵波的1/5-1/10),不受地卜•水影响的特点,使横波地震勘探反射方法可以提供传统纵波方法无法比拟的分辨率和解释精度,它所提供的反射地震剖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浅层”,完全可以和工程地基的深度范围相匹配。另一方面,横波反射地震勘探方法可以直接提供土的横波(剪切波)波速——这是工程上非常关心的物性参数。横波地震勘探反射方法作为岩土工程勘察的

2、一种新技术,已得到国内外工程界的广泛重视,到面前为止,横波反射已经在浅层岩溶勘察、浅层松散沉积物勘察、岩性划分、判断砂土液化等几个方而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为了有效的应用横波反射数据,更好的为地质服务,需要精细的处理和合理的解释,而解释工作是地球物理屮最复杂,却也是最有意义的工作,木文以一个例子來阐述横波反射的初步解释,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工作将简述带过。数据采集上,选择相对地质条件较好的场地,应用铁锤侧敲枕木作为震源,单边放炮,观测系统如下:12次覆盖;偏移距2米;道间距1米;每炮共移动距离1米。数据处理上,基木操作步骤如下:预处理,抽道集,求速度参数,动校正,叠加,修饰处理。经由以上步骤,得

3、到了如卜'的地震时间剖面。图中水平道距离为0.5米,纵坐标为反射吋间。根据剖面上反射波的特征,将其划分为5个波组,按吋间(埋深)顺序简述如J—TTW^下:32.548.55050・10CT100150►250350.350.400450.45050011500550550600600650650700.700750750800:伽85085090i.900950950虫y西衣400法毬於辽去板iW&GW沁彳&&300仗嫌叙《巡尿^込絕矗巡势曲锻參*絶逖滋爆、《念^加熱I金知?統3««題@0停他召图1塘沽学校时间地震剖面地质解释图形T1波组:反射时间在0—150msZ间,在这个区域内一个振幅相

4、对较强,同相轴断断续续(峰值时间大约在150ms)。这个波组视周期为30ms左右,对应的全新统屮组第一海相层((2:加)顶界形成的反射。T2波组:反射时间在150-300ms之间,在这段时间内冇6个反射段,其中有3个振幅强,连续性好的反射段和3个连续性弱,振幅强弱间断变化的反射段。其屮反射波组(峰值时间在200ms)是一个强反射层,为全新统屮组第i海相层(Q"m)的底界与全新统卞组第ii陆相层的沼泽相沉积(°”)的顶界形成的反射。反射波组(峰值时间在225ms左右)是一个很弱的反射层,反射波组(峰值时间在240ms)是一个较强的反射层,这两个反射层对应的是为全新统下组第ii陆相层河床-河漫滩

5、相沉积(Q:川)的顶界和底界形成的反射。强反射波组(峰值吋间在270ms左右)与弱反射波组(峰值吋间在290ms左右),应该是上更新统五组第iii陆相层(Q®/)的顶界和底界形成的反射。反射波组(峰值时间为320ms)也是一个强反射层,为上更系统四组第ii海相层(Qf/c)的顶界形成的反射。T3波组:反射时间在320-460ms范围内,这段范围只冇视周期约30ms的两个强相位反射波。这两个反射波组振幅最强,横向连续性极好。在这段时间范围内出现了一些断续的反射段,连续性不好,振幅变化也较大,这表明这些反射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土质不同而造成的,不是明显的地质年代界面。反射波组(峰值吋间为440ms左

6、右)的反射波组是一个强反射段,为上更新统三组第讨陆相层(@加)底界所形成的反射。反射波组(峰值时间为460ms左右)也是一个强反射层,为上更新统二组第说海相层的底界形成的反射。T4波组:反射时间在460-600ms之间。反射振幅较大,这段吋间内之有2个比较明显的反射段,其中一个反射波组振幅能量强,同相轴连续性好,另外一个波组振幅能量间断性变化,同相轴分段连续,但都在一个水平线上,为一个弱反射层。弱反射层(峰值时间为530ms左右)经判断,应该是上更新统一组第v陆相层的顶界形成的反射。强反射波组(峰值吋间在550ms左右)应该是中更新统上组第N海相层(Qlmc)的顶界形成的反射。T5波组:把反

7、射时间在600ms之下的反射序列统称为T5波组,在这段时间区域内,只有一个振幅能量强,同相轴连续性好的反射波组,深度大概估计在130米左右,反映屮更新统上组以下的沉积地层。四、剖面的时深转换及与工程对比把反射吋间转换为埋藏深度,即将地震吋间剖面转变为地质剖面,将大大方便工程上利用地震资料。这只要通过一个简单计算即可:仏)订式中H为埋深,to为反射走时,V(to)即速度函数(场地平均波速)。可以在场地上用反射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