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罗山高中2017届高考化学考点梳理氯检测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化学与社会、生活、牛产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现象或爭实解释A用明矶净水明矶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B“84”消毒液具有漂白性“84”消毒液中的NaClO与空气中的C02反应生成HC1OC潮湿环境中的铁制品生锈铁制品中的Fe与空气中的O2直接反应生成Fe2O3D局部地区出现酸雨煤、石油的燃烧产生大量C0?【答案】B2、下列溶液能使红色花瓣快速褪色的是()A.稀盐酸B.新制氯水C.氯化钙稀溶液D.生理盐水【答案】B3、下列各选项中,能区别某红棕色气体是滉蒸气述是二氧化氮的试剂是(
2、)A.NaHCO:,溶液B.湿润的KI—淀粉试纸C.AgNU溶液D.NaOH溶液【答案】C4、向仅含Fe{TBr•的溶液通入适最氯气,溶液中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最的变化如图所A.线段III代表F/的变化情况B.线段I代表Br•的变化情况C.a数值等于6D.原混合溶液中n(FeBr2)=4mol【答案】C5、如图是氯气的制备以及氯、漠、碘的非金属性比较实验,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装置D的活塞,将装置D屮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屮,振荡,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副KMnQ*T-ZK1落港+苯、片
3、SO、笳羽ABA.F2不能与NnCl溶液反应置换出氯气B.装置B中可盛放水吸收氯气中的HCI气体A.装置E下层呈现紫红色B.装置E屮有机试剂层呈现紫红色,能说明非金属性Br>I【答案】A6、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或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止确的是A.石灰乳与MZ2CO3溶液混合:Ca2++CO^=CaCO.lB.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2C广+2仏。屯解仏T+4丁+20H-C.将碳与足量的浓硫酸共热反应后的气体混合物,通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CQ+S02+40H-=SO;+CO}'+2仏0D.84消毒液和洁厕
4、灵混合使用会产生有毒气体:Cl-^CIO~+2H+=CZ2T+H20【答案】D7、如图所示是探究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屮B为活塞。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中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冇的溶液是()A.浓HvSO.,B.饱和NaCl溶液C.浓NaOH溶液D.浓Ndk溶液【答案】B8、如图所示,锥形瓶内盛有T•燥的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起。则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的是()A.X是C12
5、,Y是NaOH溶液B.X是HC1,Y是NaCl的稀溶液C.X是SO2,Y是NaOH溶液D.X是CO2,Y是稀硫酸【答案】D9、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TO,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广的形式存在,几种粒了Z间冇如图所示关系,根据图示转化关系推测下列说法不止确的是()NaHSO;t途径1途径11IO;足量C12A.可用KT淀粉试纸和食醋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B.足量C12能使湿润的K1淀粉试纸变口的原因可能是5Cl2+I2+6II20=211103+101IClC.由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2>
6、I03~D.途径II中若左成lmol1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虧【答案】C10、已知:KC1O3+6HC1(浓)=KC1+3C12t+3H20o如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s晶体上,并用表面血盖好。下表屮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滴冇KSCN的即2溶液湿润的有色布条KC1O)晶体紫色石蕊试液选项实验现彖结论A滴有KSCN的FeCb溶液变红色CL具有还原性B湿润的冇色布条褪色C12具有酸性C紫色石蕊试液先变为红色后褪色C12具有漂白性D淀粉K
7、1溶液变为蓝色C12具有氧化性淀粉KI溶液【答案】D11、下列反应用于工业牛产的是()B.氯气与石灰水反应制漂白粉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A.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C.氯化彼与氢氧化钙共热制氨气【答案】D12、下列选项中说法止确的是()A.HC10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B.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C.Fe在足量CL屮燃烧生成FeCLD.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答案】D13、如图屮,A是氯气的发牛装置,B、C是净化气体的装置,B装迸屮装有饱和食
8、盐水,D中装诙丝网;反应后E的底部有棕色固体聚集;F是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1)上述装置屮有一处错误,请指出是处(用字母表示).(2)B装置的作用是,C装置中需要加入.(3)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出D中发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如果A中产牛氯气3.36L(标准状况),请计算:被氧化的HC1的物质的量【答案】(1)B;(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浓硫酸;A占燃(3)MnO2+4Il>2CrMn'+Cbt+21L0;2Fe+3Cl2EeCl3;(4)0.3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