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南省汝州市二高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南省汝州市二高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发现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A.爱因斯坦B.居里夫人C.门捷列夫D.侯德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发现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门捷列夫,答案选C。考点:考查化学史的判断2.下列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HO-COOHB・S=C=SC.CCI4D.HCOOH【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碳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B、S=C=S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屈于有机物;C、CCb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屈于有机
2、物;D、HCOOH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A。考点:考查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的相关知识。3.最先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玻尔C.汤姆生D.卢瑟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故D错误;B、玻尔提出了玻尔原子理论,故A错误;C、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吋发现了电子,并确认电子是组成原子的成分,故C正确;D、卢瑟福发现了质子,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B错误;故选C。考点:考查了化学史的相关知识。4.有机物L的分子式为C3H6O2,水解后得到一元酸M和一元醇N
3、,已知M和N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M具有还原性B.M屮没有甲基C.M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40%D.L具有还原性【答案】C【解析】5.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A.氧化物、化合物B.化合物、电解质C.溶液、胶体D.溶液、分散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后者包括前者,故A不符合;B、电解质是化合物,后者包括前者,故B符合;C、溶液和胶体属于分散系,不存在包含关系,故C不符合;D、溶液属于分散系,后者包括前者,故D不符合;故选B。考点:考查了物质分类和概念的分析判断的相
4、关知识。6.在下列各溶液屮,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强碱性溶液中:KA产、C「、SO?-A.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KCu2SO”、NO/B.含有0.lmol-L^Ca2*溶液在中:NaK+、CO32C「C.室温下,pH=l的溶液中:NaFe3N03SO?【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强碱性溶液含有OH离子,与A产反应,生成AI(OH)3沉淀,故不能共存;B、溶液无色透明,故要排除Cu",错误;C、Ca2+*5COf形成沉淀,故错误;D、酸性溶液屮,均共存。考点:考查了离子共存的相关知识1.将一定
5、量的KOH和KHCO3的混合物X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CO?气体m]g(m]H0),将反应后的固体残渣Y与过量盐酸反应,又生成m2g(m2^0),则Y的成分是()A.K2CO3与KOHB.K2CO3与KHCOsC.K2CO3D.KOH与KHCOs【答案】C【解析】混合物加热时,若KOH与KHCO3恰好反应或KOH过量,都不会有CO?气体放出。本题中gHO,说明KOH与KHCO3反应时KHCCB过量,加热时发生的反应是:△△KOH+KHCO3^=K2CO3+H2O,2KHCO3^=K2CO3+CO2t+
6、H2O,故选Co2.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BdHCOs溶液中同吋有气体和沉淀产生。下列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A.A1CLB.Na20C.FeCl2D.SiO2【答案】A【解析】A、AlCh可由单质Al与CI2反应制得,A1CL与Ba(HCOs)2反应生成CO2和A1(OH)3沉淀,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正确;B、N/0与Ba(HC03)2反应生成Bag沉淀、Na2C03WH20,没有气体生成,错误;C、因为C12具有强氧化性,C12与Fe反应只能生成FeCla,FeCL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
7、成,错误;D、Si02不与Ba(HC03)2反应,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涉及了单质Z间的反应以及反应现象的判断。9・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u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叱、15N叙述正确的是A.,3C与咧有相同的中子数B•叱与叱是同一种核素C.15N与"N互为同位素D.15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叱与咖的中子数分别为7、8,二者中子数不同,错误;B、叱与叱中子数不相
8、同,不是同一种核素,错误;C、叩与“N为质子数都是7,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则互为同位素,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二(各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X丰度)的和,不知道丰度,无法求出,错误。考点:考查原子结构,核素、同位素的概念。10.一定温度下,用水稀释0.1mol/L的醋酸溶液,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A.n(CH:}C00H)B.c(H+)C.c(H+)・c(OH')D.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