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21733
大小:681.1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3
《河流专项训练习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下面是该小组的探究程序,请你与该小组一道完河流专项训练习题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970年年与2017年相比,牛家庄消失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最有可能是因为,所以搬迁。2017年那里出现了一道坝,主要目的是,坝址内侧种植玉米的有利条件是(2)熊家庄至少比马家庄高米。(3)黄土高原有一种地貌叫黄土嫄,顶面相对平整,位于这样地貌区域的村庄是(4)牛家庄村民搬迁,要在图中①②③中选择一处地址开挖窑洞,要求冬季温暖,又相对安全,你推荐的选址是,理由是(5)地理区域和地理事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由此区域的变化,我们可以理解()的形成。①华北平原的形成②“地上河”的形成③凌汛现象的形成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2、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2.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影响河流特点的主要因素",成探究过程。(8分)探究主题:影响河流特点的主要因素探究资料:图27图27尝试探究:(1)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我国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原因是。许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在河流流经的阶梯交界处,是因为(2)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我国秦峻■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主要原因是o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深受季风气候影响,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水量(大于或小于)以南的河流。(3)植被对河流的影响。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属于(干湿地区),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归纳总结:河流的特点,可以从流向、
3、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而这些河流特点与和植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拓展延伸:图28(1)图28中,甲河和乙河都是世界著名的河流。其中,乙河的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原因是乙河主要流经气候区,降水丰富;乙河所处的主要地形区为,河流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落差大,水能丰富。(2)历史上甲河会定期泛滥。试分析其原因。1.读图22三江平原、三江源和三江并流地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牡"Y三江并流流最(立方米/秒)800「N图22图23(1)河流A是,读图23该江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图,可知M、N两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和,并解释“汛期形成的原因。(4分)(2)三江源地区是黄
4、河、长江和(河流)的发源地,其源头水源补给形式主要是o(2分)(3)三江并流位于我国横断山区,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深谷地貌代表地区,试分析此地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2分)4.某屮学地理小组拟探究“反江洪涝灾害的成因”,请你一起完成探究过程。(9分)探究主题: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探究背景:历史上,长江流域多发洪水。长江洪灾主要发生在地势低平的小下游地区,且主要集屮于夏季。近40年来,长江流域发生大洪灾的频率达到每三年一次。1998年长江流域的大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人民币。尝试探究:问题一:洪水滚滚来水量大是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首要原因。流域面积,支流;6月份雨季来临时,干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5、。流域内降水量大,河流汛期季多暴雨。问题二:洪水何处去湖泊、水库、河道是蓄洪和泄洪的主要场所和通道。5000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湖泊面积(km2)长江干流纵向剖面图输覆壽水土流失面积(万km2)22%20世纪50年代2()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长期的围湖造田,使得湖泊面积,蓄洪能力下降。长期的滥伐森林,导致严重,泥沙大呈进入地势低平的中下游河道,河床抬高,加之河道弯曲,泄洪能力下降。洪水泛滥海河水■玉因归纳总结:长江洪涝灾害多发,是流域内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和滥伐森林、围湖造田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迁移应用:地处我国华北平原地区的海河流域也是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建国前,海河
6、经常泛滥成灾。请结合下图资料,从自然方面分析海河流域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1)(2)(3)5•.图中"我国黄河有关图表资料匕据些冋答下列问题.(1)黄河发源于青海省,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我国在发源地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是“"(2)在兰州附近的河段,水电站比较多,主要原因是.(3)黄河干流从兰州到河口的水量变化特点是,请分析其形成的人为原因.(4)黄河干流河口至桃花峪河段含沙量变化特点是原因是6.2014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重庆主持召开11省(市、区)座谈会,谋建长江经济带,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嶋II带2图西部地区长江沿江地带面积比例(%)<55-88-1515-25>25图3地形腿
7、(°)(2)归纳该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长江入海口的直辖市A简称是,它是我国最大城市和工业中心。(3)长江沿江地带是承东启西的纽带,把沿海经济带与地区连接起来,构成型格局。(4)说出长江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影响:o(至少两方面)(5)读图3,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看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为沿江省(市、区)治理水土流失提_条合理化建议:o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