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07356
大小:26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22
《教师招考《综合素质》考点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基本要求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不体罚本质要求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师德灵魂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牛。天职核心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内在要求5•为
2、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竭动力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水教师与学生:热爱、尊重、赏识、严格耍求、公平公正对待。职业理念学生观:“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二、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
3、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牛是学习的主体。3.学牛是责权的主体。教师观:一、教师角色转换(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⑵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⑶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二、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
4、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教育观:内涵:1•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教学观:一、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1•鼓励学生参与教学。2•创设智力操作活动。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二、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1.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2.知道学牛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
5、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1•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2.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四、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1.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2.关注每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道德和人格。第一章职业理念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观“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深化教育改革,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教育
6、的高质量的教育队伍;3.将教育廿的落实;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一循序渐进②阶段性一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③不平衡性一把握最佳关键期④互补性一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一因材施教(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
7、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学生观对小学教育的具体要求:1•把握小学教育的本质特征(基础性、全面性、全民性)2.全面促进小学生的发展①尊重学生个性发展;②关注学生心理变化;③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④家庭与学校相结合;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角色多样化:1・传道者的角色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朋友的角色4.硏究者的角色5.管理者的角色6.示范者的角色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主创劳动长吸复”):1•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任务的多
8、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需要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教育机智”。3.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