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05891
大小:200.7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2
《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第丨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A.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B.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C.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D.强化了旧有的宗
2、族因素2.《盐铁论•水旱》曰:冶铁者“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或时贯(赊欠)。民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材料中蕴含的信息有①官营冶铁作坊的经营方式②有强烈的追求利润的要求③注重产品质量和经营方法④注意市场信息和成本核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钱穆在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卬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卬,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材料
3、反映唐朝的政事堂A.始终都是三省议事机关B.确保宰相掌握了决策权C.成为尚书省的替代机构D.发展成为屮央决策机构4.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夫为政之患,闻古人之效而悦之,不察其精意,不揆其时会,欲姑试之,而不合,则又为之法以制之,于是法乱弊滋,而古道遂终绝于天下。”对材料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制度应适应时代发展B.不能随意地因革制度C.重视古制的内在价值D.每代制度都自成系统5.右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瘦石一块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该画作A.突出
4、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C.抒发风神消散的傲世风骨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6.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A.缺乏近代外交经验C.两国治理秩序差异B.不了解世界形势D.不懂得国际公法7.著名史学家蒋廷槪说:''洪秀全得到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太平天国运动中不能反映该论断的是
5、A.天京事变屮自相残杀B.大量聚敛金银财富C.等级森严的官制规定D.颁行《资政新篇》8.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正确的解读是项冃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它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A.中国古代以来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洋务企业成为晚清经济的主要来源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对晚清财政影响D.外国资本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9.据统计,直到1946年1
6、1月,中国西部的15个省市仍拥有金融机构2045家,占全国总数的38.7%0若以全国金融机构平均数计,西部15个省市的平均数为136.3家,东部24个省市平均拥有134.5家,西部略髙于东部。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A.东西部经济水平具有均衡性B.东部金融水平稍微低于西部C.持久抗战影响国家金融分布D.金融的布局受解放战争冲击10.下表列出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中序号“九”的内容是目录序号内容三南开学校八黄埔军校九十二南吕起义二十六坚持在重庆(上)A.五四风暴B.从统一广东到北伐C.长征路上D.抗战胜利
7、和双十公告11.20世纪50年代,尼泊尔代表团团长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时说:“最重要的事实是到处洋溢着团结感。这种团结感是这样强烈,连那些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A.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提出“存同存异”方针D.积极奉行不结盟的政策1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载述:“关于真理标進问题,《光明tl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应,说是'砍旗',这倒进一步引起我的兴趣和注意。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议的意义大了。”这表明当时A.“
8、左倾”错误思想亟待消除B.十一届三屮全会精神深入人心C.真理标准问题形成普遍共识D.媒体存在否定马克思主义倾向13.改革开放初期,有人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