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01284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2
《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赤壁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里的非常重要的文章。这是北宋著名大家苏轼因著名的“乌台诗案”被贬后写的一篇游记,有很强的思想性。另外,这又是一篇文言文,根据教学大纲: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继续掌握常见文言实、虚词的要求,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传授学生把握作者思想情感,并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的双重任务。二、学情分析经过第一册文言文阅读的学习,学生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及文言句式,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经验的积累,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还
2、不够完善;另外,还缺乏自主鉴赏的意识。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立足于学生的现状,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综合化、系统化、细目化、行为化的原则,我从三个维度设计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设计依据:为了巩固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2、能力目标:深入分析文章内涵,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并作出评价。设计依据:为了培养学生的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3、情感目标:学习苏轼面对挫折、困难乐观、豁达的态
3、度。(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积累,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了解本文景、情、理统一的特点。2、教学难点: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并作出评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鉴赏能力。四、教法、学法:根据新大纲,“中学生应诵读一定量的浅显的文言文”的要求,结合本文骈散结合、声韵优美,节奏富于变化的特点,我拟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主要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他们有感情的反复诵读,完成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的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课文大意;第二课时重在对文本思想内涵进行研究性的讨论学习,完成鉴赏方面的目标。根据
4、“自主、合作、探究”的诱思探究教学论,具体作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思考,写好发言稿,以交流、讨论的形式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作者简介、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清文章的思路(一)创设情境,以情激情(2分钟)播放多媒体录咅《念奴娇■一赤壁怀古》,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进入情绪纨围,引入课文。设计依据:用富有激情的范读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渲染情感,做到创设情境、以情激情。(-)作者简介:(5分钟)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傭州。本文正是写于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设计依据:简单的介绍苏轼有助于
5、学生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三)通读全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0分钟)第一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全文,提醉学生注意字咅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第二环节:请儿位学生逐段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整理重点的文言实、虚词及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如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一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设计依据:文言基础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让学生做好积累,十分必要。(这一部分用多媒体展示)(四)熟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10分钟)采用教师点
6、拨,学生默读、讨论法第一节一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节一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一人生失意的悲情笫四节一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一忘情尘世的洒脱设计依据:整体感知,了解大意,为第二课时的鉴赏做好准备。(五)自主学习:(8分钟)目的:当堂知识,当堂消化。1、学生自主梳理文言基础知识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探讨研究,鉴赏文本(一)复习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5分钟)(二)鉴赏文本,学生齐读课文,探讨景、情、理的关系。问题设计:(1)第1段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情?(2)第2段怎样描写箫声的?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3)从
7、第3段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生悲的原因有哪些?(4)苏轼针对客人的冋答,阐述了什么道理,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讨论提示:(1)清风、江水、明月美好景色,泛舟者心情欢畅,其“乐”Z甚。(2)“怨”“慕”“泣”“诉“哀从凄切婉转”。(3)其一,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的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于江渚之上。其二,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其三,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名悦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4)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
8、,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表现了作者超然独立、不计得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