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六校(奉新一中等)2017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江西省六校(奉新一中等)2017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ID:44486713

大小:126.6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2

江西省六校(奉新一中等)2017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1页
江西省六校(奉新一中等)2017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2页
江西省六校(奉新一中等)2017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3页
江西省六校(奉新一中等)2017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4页
江西省六校(奉新一中等)2017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六校(奉新一中等)2017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年江西省六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木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总分为150分)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古代文体学史上,唐宋时期是一个承先启后的时代。唐宋众体咸备,各种文体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文学文体方面,诗、文、词三足鼎立,新兴的小说、戏曲也崭露头角;公牍和应用文方面,与新创文体竞相发展,迎来了历史上实用性文体发展的高峰。唐宋文体批评层累式地多角度探究,并与当时的文体书写产生互动,让文体写作与批评相得益彰。

2、一言以蔽之,唐宋时期是古今文体骈与散、简与繁、文与质、雅与俗纠葛转关的枢纽。唐宋文体学何以呈现出如此特征和面貌?郑骞《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定位》说:“唐宋两朝,是中国过去文化的中坚部分……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结束。就像一个大湖,上游的水,都注入这个湖;下游的水,也都是由这个湖流出去的。”唐宋文化既恢宏又复杂,既超卓又平易,既多元又开放,属于成功的贯通、通变型文化,其通变特色影响到方方面面,自然包含文体。唐宋文化学术的集大成、综合性的特征,若用当时人的话,而且是最简洁的话来概括,则朱熹《答姜叔权

3、》里的一句话甚为贴切:“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拈出其中的“融会贯通”,不妨说是宋人概括唐宋文化的最佳注脚。文化的融通特征,对于唐宋文学、文体的发展、演进,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唐宋文体在文化的大视野下,打上了浓厚的“共同体”烙印,表现为分化与综合、限制与超越、对流与融通的复杂多元格局。唐宋文体学的贯通性,突出地表现在文体间的交流和互动上。古代文体的结构规则并非刻板不变,实具有灵活组装拆卸的机制,其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可紧可松,内在亦具有延展性和弹性张力,在一

4、定条件下,其规则会发生位移改变。文体与文体之所以能发生关系,在于它们具有某种同质的因素,例如结构、形式、语言等。假设我们对甲文体和乙文体都很熟悉,但是甲乙的相参相融,却依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会产生令人兴奋的新奇效果。熟悉与陌生,陈旧与新颖,固有与超越,就在文体间的贯通、参融、相资中实现了奇妙的转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与贯通密切相关,唐宋开始大量使用“文备众体”一词。黄庭坚等宋人用“兼备众体”来赞美唐代大诗人杜甫,这是充分肯定老杜在诗体方面的集大成。更重要的是,宋人开始用类似词形容本朝文人。诸如

5、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等,都得到过类似“文备众体”的称赞。这种情况在宋以前是没有的。可见唐宋文人的“兼备众体”,成为极为突出的现象。何以文备众体者愈来愈多?这其实是贯通的文化作用于文体的重要表现。唐宋文人学识渊博,擅长多种文艺者不在少数。多面手、组合拳式的才能,让他们一通百通,有了贯通文艺的资本。高手可以游刃有余地出入各种文体,取长补短,互相交通。尤其当一种文体已发展极充分,内部的各种写作技巧、艺术手法差不多被穷尽时,或许只有“跨界”“贯通”,向其他文体寻求参酌,才有可能打破困局,实现新变。(选编

6、自谷曙光《解读古代文体的新维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宋是我国古代文休学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时代,各种文体齐备,并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因而迎来了各种文体发展的的高峰。B.唐宋两朝不仅各种文体写作竞相发展,而且文体批评也呈层累式地多角度探究,并与文体书写互动,使两者相得益彰。A.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结束,使各种文体在唐宋这一时期得到充分发展,•丁是唐宋文化成为成功的贯通、通变型文化,具有恢宏又复杂,超卓又平易,多元又开放等特点。B.唐宋矗期各种文体竞相发展,兼

7、之文体批评多角度探究,使唐宋成为古今文体骈与散、简与繁、文与质、雅与俗纠葛转关的枢纽。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文体与文体在结构、形式、语言等方血具启同质的因素,于是熟悉与陌生,陈旧与新颖,固有与超越,就在文体间的贯通、参融、相资中实现了奇妙的转化。B.唐宋文化集大成、综合性的特征以及融通的特点,这不仅影响唐宋文休,还深刻影响唐宋文学的发展、演进。C.宋朝朱熹《答姜叔权》一文里用“融会贯通”四个字贴切而简洁地概括出了唐宋文化学术的集大成、综合性的特征。D.唐宋文体分化与综合、限制与

8、超越、对流与融通的复杂多元格局的特点,是受具有融通特征的唐宋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而形成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宋文人“文备众体”是一个极为突出的现象,像李口、杜甫、口居易、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等,都得到过类似“文备众休”的称赞。出现如此众多的文备众体者,是贯通文化的所起的重要作用。B.唐宋大量使用“文备众体”及类似词语来称赞本朝众多文人,充分肯定他们在文体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