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讲座——亲情与爱情

心理健康讲座——亲情与爱情

ID:44466970

大小:393.50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9-10-22

心理健康讲座——亲情与爱情_第1页
心理健康讲座——亲情与爱情_第2页
心理健康讲座——亲情与爱情_第3页
心理健康讲座——亲情与爱情_第4页
心理健康讲座——亲情与爱情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讲座——亲情与爱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讲亲情与爱情第一节情绪(一)含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1、主观体验是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是一种体验,是情绪的主体。是一种主观的体验2、生理唤醒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涉及广泛神经系统生理唤醒是一种生理的激活水平。不同情绪、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完全一样的。3、外部表现——表情姿态表情:面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动作。语调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构成了人类非语言的交流形式-体语。体语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的东西更真实。他提出:人具有九种先天的情感(1992):兴趣-兴奋、

2、激动-快乐、惊奇-震惊、害怕-恐惧、悲伤-痛苦、生气-愤怒、害羞-羞愧、嫌弃(蔑视)、厌恶和羞耻-羞辱。含义稍微宽泛一些的情感现象,包括:爱、恨、嫉妒、感激、厌烦、困扰、怨恨、内疚、骄傲、懊悔、希望、失望、恼怒、温柔、仇恨、遗憾、嘲笑、感动和其它情感状况。每个人的情感唤醒类型都是特异性的。了解情感与特定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关键。理解一个人至少有三个途径:1、语言交流,2、肢体语言,3、情感传递,这种传递大部分是通过面部表情和音调来完成。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其防御机制,还要了解那些被防御机制压抑的情感以及那些自身具有防御功能的情感。一个人用语言

3、表达痛苦情感的效果越差,非语言交流能力可能就越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者有益的反应,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Lazarus,1970)初评价:确定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次评价: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反应行为。在做出反应之前需要根据自己经验判断怎样做出合适反应。再评价:评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一种反馈性的评价。必要时要改变自己行为反应情绪的意义情绪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情绪绝对诚实可靠和正确情绪从来都不是问题(只是症状)情绪是教我们在事情中该有所学习情绪应该为我们服务,而不是应成为我

4、们的主人情绪是经验记忆的必需部分情绪就是我们的能力爱爱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情绪。爱是人类的基础,包括强烈的、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的社会依恋,充满兴趣和快乐,在情绪所有的音阶中都能找到爱的身影。(伊扎德,1991)亲密(喜欢)激情(迷恋)承诺(空洞的爱)浪漫糊涂友爱完美其他心理学的观点爱是社会关系或者一种暂时状态的观点。爱是依恋、忠诚、奉献、关怀或者性的吸引。包括父母的爱、对同胞的爱和罗曼蒂克的爱。来自哲学家的观点爱的理论在本质上就是自我理论。爱是一种寻找自我另一半的尝试,爱以另一个人来定义自我。我们希望朋友与爱人可以验证我们的自我概念。在需

5、要时可以彼此依靠。我们期望的个人品质:热情、和善、坦率和幽默。爱情同时加强了亲密关系的积极和消极方面,使爱情关系不仅更有益而且更有挫折感。爱的关系安全型相信和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是容易的,他们报告自己的爱情关系是快乐和相互信任的。他们的浪漫关系持续时间最长,极少以离婚告终。多虑型(焦虑/矛盾型)渴望亲密程度,许多伴侣都很难付出这么多。他们也非常担心所爱的人会离开他们。他们在关系中会经历更多的极端情绪和嫉妒。他们发现爱上一个人容易,但找到真爱很难。恐惧型由于担心遭到抛弃而避免与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尽管想让别人喜欢自己,但他们会担心陷入依赖

6、于他人的危险当中。担心如果让自己与别人太亲近会受到伤害。这些成年人一般会讲母亲不讨人喜欢,父亲不关心人。超脱型这种人会自我满足,对亲密关系不感兴趣,淡漠而独立,并不真正关心别人是否会喜欢自己。在家庭中有一股强大的系统动力引领着每一个活在系统中的成员,这份动力来自亲族多代成员之间的联系,并受着对平衡的原始需求的支配。我们的情感动向便会为着达至系统平衡而做出一些表面上看起来非常不合情理的行为。----海灵格第二节家庭父母孩子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原生家庭中的父母与孩子单亲家庭中的父母与孩子组合家庭中的父母与孩子一、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

7、任老师1、男性的成长有三个必然的阶段:首先是母爱。母爱是男孩生命之初发展的动力,并且母爱会持续影响他的一生。与母爱亲密的关系使他获得舒适和安全感,从而培养了良好的情感交流方式、良好的自我认同和健全的个性。母爱对男性的智力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甚至可能决定男人一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第二是父爱两岁以后,父爱的介入开始松解母子间的情感联结,使得母爱的包容、替代不致淹没了男孩的个性发展。男孩2-5岁期间是一个心理“危险”期。这阶段要经历与母亲分离的焦虑、对父亲的愤怒以及恋母情结的潜意识化。男性对母亲的依恋实际上是一种快感和安全的需求。第三是与父

8、母形成平衡的情感三角男孩6-11岁期间,应适时与父母之间形成平衡的情感三角(至少在独生子女家庭),这种稳定的情感关系有利于男孩形成自尊、独立的个性。如果这个阶段母亲不能放手让父亲加入,甚至过分依恋男孩,就会使男孩失去必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