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464256
大小:4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2
《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归去来兮辞陶渊明2016级程永生教学目标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字词。2、把握全文结构,理清文章脉络,熟读成诵。深入体会作者的复杂感情。3、感悟陶渊明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的归隐情结,正确认识陶渊明的归隐情怀。一、预习检测:(学生任务)1、自读文前序言完成下列任务:(1)解读文中字词,完成练习册上预习检测部分作业,思考讨论后上台展示。(2)分析序言在文中的作用,用自己的话概括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是什么?2、学生展示预习情况,教师点拨:指出陶渊明辞官三点理由: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
2、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交病,那比交冻可能更难以忍受。3、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其屮第一条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生Z志。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二、明确课堂学习任务,学生分小组完成下列任务:1、通读全文,听写生词;为文章划分基本段落,概括文意并分析讨论。2、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课堂探究1阅读第一段找出文屮体现陶潜思想感情的词并鉴赏(2)课堂探究2阅读第二段
3、归纳概括:陶潜的家庭生活的特点?(3)课堂探究3阅读第三段对比分析:陶氏[□园生活与传统农村生产劳动的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4)课堂探究4陶渊明的归隐情结反映在哪些方面?三、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展示(也可以由老师导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分析解决)四、老师点拨:问题一:重点词语略心境一:对过去生活的悔恨;心境二:对归隐生活的热切。问题二:温馨、和谐、自在(学生可找出重要文句对应)问题三:(1)陶渊明的□□园生活:无功利性、诗意美、随意性(2)传统农业生产:投入与产生的功利性、艰难辛苦、重时令有规划。五、课堂内容小结:1、词句梳
4、理:(学生小结)(1)重要实词:役谏、策、憩、岫、景、是、非、亲戚。盘桓、畴、棹、窈窕、行、期聊(2)翻译下面句子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问征夫以前路③复驾言兮焉求④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⑤胡为乎遑遑欲何Z⑥乐乎天命复奚疑(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②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Eh名词作状语,每天)时矫首而遐观(时:名词作状语,常常)情在骏奔(骏:名词作状语,像骏马)当敛裳宵逝(宵:夜晚,这里用作状语
5、,在晚上)2、文章主题思想的认识:(教师小结)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3.陶渊明的归隐情结的认识:(1)对黑暗现实的否定(2)诗化的HI园生活(3)对大自然的皈依和由衷的喜爱。六、作业:梳理探究:结合陶渊明的诗文作业简要分析他的[□园隐逸情结体现在哪些方面?要求:1、观点清楚有条理2、论据充分分析合理3、不少于500字附相关知识:1、作者介绍和解读: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
6、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潯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屮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H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者。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Z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Z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7、。散文以《桃花园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2、写作背景介绍:陶渊明少年时怀着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对他的不利,直到二十九岁时出仕。其间几次做官因不愿降志辱身和不善于官场周旋,到四十一岁时,终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自动弃职,过着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式的农耕生活去了。事实上,陶渊明四十一岁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到他六十三岁去世,终身不复仕。二十多年间虽经历了丧妹、火灾、荒年等一系列坎坷生活的打击,但诗人铮铮风骨依然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即使在难
8、以衣食的困窘时刻,也挚着地坚守着他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作为隐士,陶渊明并非故作清高,沽名钓誉。惟有他把归隐视为生命的寄托与归宿;将人格与自由视为生命最高价值。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