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系词“是”的演变

浅谈系词“是”的演变

ID:44412686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系词“是”的演变_第1页
浅谈系词“是”的演变_第2页
浅谈系词“是”的演变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系词“是”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系词“是”的演变摘要:通过分析句式结构,并且结合系词“是”的产生时代,认为“树鸣星陨,是自然之变也”中的“是”应该是个指示代词,而井系词。同时在众多已冇的研究成果中,更倾向于冯胜利的观点,认为“是”的演变是由于指代功能的弱化导致了主谓之间“停顿”形式的逐渐消失。最后,越來越多的副词先后岀现在弱化了的“是”Z后,停顿终于让位给了“是”,“是”市此而变为系词。关键词:系词是功能弱化系词“是”的产生是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演变过程。在汉语史研究中,一般认为上古汉语没有系词,系词“是”是战国末期从指示代词“是”发展而来,战国晩期以询的古汉语中没有系词。例如:"仲尼,日刀也。”(《论语•了张》)"孔子

2、,贤人也。”(《战国策•赵策》)“姬姓,日也。”(《左传・成公三年》)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上古汉语的判断句中都不含有系词。这已经得到王力的证明。1937年王力先生发表了《屮国文法的系词》一文,针对系词“是”的问题,提出了以下三点看法:(-)在先秦汉初的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论语•里仁》中提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这里的“是”属指示代词,但从位置上看很像判断词。但要知道,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是很不相同,它不用判断词,多数情况是在判断句的位于片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例如:“贡之不入,寡君之菲也。”(《左传•齐桓公伐楚》)“王,人君也;斶,人臣也。”(《战国策•齐策四》)“张骞,

3、汉中人也。”(《汉书•张務传》)在主语灰而,还可以加上代词“者”复指,引出谓语,这是古代汉语判断句另一常见的形式。例如:“吾所欲者,土地也。”(《韩非子・五蠹》)有时候,“也”字可以不用。例如:“兵者,不详之器。“《老子》为了强调宾语,用代词“是”或“之”复指把宾语提前,这是古代汉语比较常用的一种语法手段。如例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就是这种情况。(二)系词“是”后起,它由上述旬式的“是”演变而成。(三)系词“是”的形成人约在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叶。王力在《古代汉语》进一步指出,“是”在先秦时主要用作指示代词,汉代以后才逐渐用作判断动词,魏晋以后就用的更加普遍了。例如:“此必是豫让也。”

4、(《史记•刺客列传》)此时的“是”已经演变成一个判断词,前有副词“必”修饰,后有专有名词“豫让”作宾语。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先秦时代,“是”不作判断词用。有时它在句中的地位很像判断词,但仔细分析一下,就能够发现它仍是指示代词。如:“FI月星辰瑞历,是禹桀Z所同也。”(《荀子・天论》)这个“是”所处的地位,就很像判断词。但它实际上仍然是指示代词,复指“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Z所同也。”等于“此禹桀Z所同也。”,意思是“这些都是禹桀Z所同的。”《苟了•天论》接着说,“繁启蕃于春夏,蓄积收臧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是又”等于“此又”,意思是“这些乂”。如果“是”是判断词,就应该说成“乂是”

5、,而不能说“是乂”。因此这里的“是”应该是个指示代词。以上的分析,対于我们理解“树鸣星陨,是口然Z变也”的''是”,很有帮助的。首先,从句式结构上看,“树鸣星陨,是自然之变也。”与“口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基本相同,而且都出自《荀子》,所以无论是从时间上的演变序列,还是从句式结构,我们都有理由相信,这里的“是”就是指示代词,用来复指“树鸣星陨”,充当主语。其次,按照冯胜利老师的说法,“树鸣星陨,是口然之变也。”对以有两种分析法:(1)“树鸣,星陨”是主题化主语,“是”是指示代词,它处于主语的位置,与主题化主语同指;(2)“树鸣”和“星陨”分别是两个句子,“是”和它的谓语是另一个句子

6、,这个句子只含一个主语,它跟紧接其前的那个(或儿个)句子同指;冯老师认为,在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停顿,正由于停顿必须出现在两个成分之间,因此这个停顿很难由孤零零的一个谓语来维持它。避免这一问题的一个办法是在主语(主题)的位置上放上一个指示代词,以便让停顿出现在它应在的位置上,即在它的前后两旁各有一个成分。因而,冯老师认为“树鸣星陨,是自然之变也。”的“是”应该是个指示代词。笔者十分赞同冯老师的观点,通过文本分析外加系词“是”产生的大致时代,还有句式结构都可以推断,“树鸣星陨,是自然Z变也”的“是”,是个指示代词。关于“是”的演变,最通行的理论是王力提出来的(1940年):

7、“在先秦时代,主语后而往往用代词’是'字复指,然后加上判断语……'是'字经常处在主语和谓语的中间,这样就逐渐产生出系词的性质来。”[l]o后有Sian(1986年)向王力的理论提出挑战,质问如果指示代词“是”具有复指功能,那么新的一代在习得语言的过程屮是如何不再把它当作一个复指代词的。他认为系词“是”最早是作为一个肯定词进入汉语的,即系词“是”来自肯定词;也冇一些学者试图对王力先生的设想加以补充和发展。敖镜浩先生认为指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