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411156
大小:76.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绿色建筑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绿色建筑专业班级层次形式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论文)完成口期随着全球人口的□益増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大繁荣,导致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坏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在坏境污染和破坏生态坏境,消耗能源方面,建筑业是主要元凶之一。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人类不懈努力追求,“绿色建筑”便应号召慢慢渗入到人类的生活中了!这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将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这一概念的产生,对于从事建筑学研究和建筑设计的工作者來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要求设计师对新型建筑材料有深入的了解和
2、应用能力,对于设计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个新生的东西,要让人民一下子接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及推广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坏节,这对搞房产开发的投资商來说又是很大的挑战!“绿色建筑”是应时代号召兴起的,它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人类高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是生物圈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和途径。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坏境保护前言01第1章绿色建筑的解释02第2章绿色建筑与能源03第3章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04第4章绿色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064」技术上的绿色设计理
3、念064.2形式上的绿色设计理念06第5章绿色建筑的推广运用075.1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085.2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085.3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095.4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全方位推广应用09第6章结论10致谢11参考文献12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Z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木身是口
4、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和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思想的基木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牛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
5、,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Soleri)JE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1963年V•奥戈亚(V-Ol-gyay)在《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中提出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和协调的设计理论;1969年美国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McHarg)在其著作《设计结合口然》一书中,提出人、建筑、口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并探索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它标志着牛态建筑理论的止式确立。70年代石油危机后,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节能的研究,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在掩土建筑研究方面的
6、成果尤为突出。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并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90年代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开始走入止规。阿莫里・B•洛温斯在文章《东西方的融合: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而进行的整体设计》中指出:“绿色建筑不仅仅关注的是物质上的创造而凡还包括经济文化交流和精神等方面。”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一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枇纪建筑的基木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止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第一章绿色建筑的解释绿色建筑的概念有不同表述。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
7、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口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木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乂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冋归大口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但其基木内涵是表示人、建筑与环境三者Z间的和谐关系,即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求人们在利用口然条件和技术手段创造良好、健康居住环境的同时,应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口然环境的过度使用和破坏,维持生态环境和人类向大口然的索取与回报Z间的动态平衡。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